首页 理论教育 工艺品创新与文化产品提升-中国画基础教学与工艺设计的衔接

工艺品创新与文化产品提升-中国画基础教学与工艺设计的衔接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作手法的衔接主要体现在教学中探求工艺品的美学特征,分析手工艺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通过加深对中国画的研习与借鉴实现工艺品的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因此,中国画基础教学与工艺品设计及制作的衔接,是文化上的精神追求,是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在技术和内涵上的衔接,可以使工匠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人文精神。

工艺品创新与文化产品提升-中国画基础教学与工艺设计的衔接

创作手法的衔接主要体现在教学中探求工艺品的美学特征,分析手工艺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通过加深对中国画的研习与借鉴实现工艺品的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主要途径有以下两点。

1.对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借鉴

在创作过程中,将中国画元素经过提炼,作为一种创作语言运用到当代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中去,使现代工艺品的艺术创作更具民族特征。比如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石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收藏价值,经过传承人精雕细刻、夺造化之功的设计之后,更增加了它的附加值。可以在教学中借鉴传统中国画的造型元素,把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的造型进行提炼,选取典型形象,运用中国画线条的组合形式,把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艺术引入砚石雕刻中,因材施工,因材施艺。同时尝试把当代工笔画的造型意趣和构成形式引入雕刻,使雕刻样式不专注于某家某派或固定的样式,形成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文化艺术品,以满足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2.对中国画审美趣味的吸收

传统工艺品具有极强的民间性和世俗化特征,以剪纸为例,在传统的创作中有“三羊开泰”“五福临门”“老鼠嫁女”“步步登高”等固有样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借鉴中国绘画中院体画和文人画的审美趣味进行创作,从而产生更具文化色彩的工艺品。(www.xing528.com)

(1)恰当的题材选择:选择与剪纸语言相契合的审美题材,如“梅兰竹菊”“高士观瀑”“踏雪寻梅”等文人题材,在保留剪纸语言的基础上,追求文人色彩,提高文化品位。

(2)审美元素的借鉴:吸收中国画在线条和造型上的优势,结合色彩学原理,变传统的一次性剪法为套色、套剪、贴剪相结合。其方法是把不同颜色的纸剪好物象后,再拼贴、上色、叠压到另一幅剪纸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形成色彩明快、绚烂多彩的艺术形式。这样既保留了原有的剪纸技法,又有了新的形式,实现了“成果转化”,丰富了创作主体的面貌。

(3)形式语言的转换:利用剪纸与中国画语言的对接,使剪纸呈现出具有文人色彩的面貌,以适应人们对传统艺术根深蒂固的认识,例如对经典中国画作品的二次创作。《清明上河图》是人人皆知的绘画作品,从艺术水准及历史价值上看都属于经典之作。可以利用剪纸手法从造型、线条上对其进行艺术创作,用剪刀呈现作品,使之既有文化内涵,又保留剪纸特色。

中国画的审美趣味可以运用到砖雕玉雕、核雕等立面作品中去,也可以运用到漆画、烙画等平面作品中去,创作出既有文化意蕴又形式丰富的工艺品。它在审美理念上既有民间审美的热烈,又存在文人艺术的含蓄,是东方审美在不同艺术形式上的体现。因此,中国画基础教学与工艺品设计及制作的衔接,是文化上的精神追求,是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在技术和内涵上的衔接,可以使工匠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人文精神。不断提升人文内涵和艺术素养,创造出具有新意的文化产品,以适应现代社会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最终的目的还在于提升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开发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