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准备
人体工程学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专业性较强,高职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提升实际应用能力。校方积极构建了人体工程学线上课程,并对课程背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教师将制作好的视频、课件、案例、试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高职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深入挖掘,进一步探究人体工程学学科的奥秘,进一步解读人体工程学的起源,深入研究人与工程机械的关系,确保最终弄懂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可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课程相关学习资料和讨论题目,让学生提前预习、探讨和思考,并在上课前就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知识问答,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带着对讨论题目的疑问进入课程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教师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通知,要求学生准备与当堂课有关的素材等,便于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2.课中实施
除课前的课程资源推送外,教师还可开展在线讨论,对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这样在面授时教师可进一步讲解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盲点。课堂组织阶段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混合式教学。例如,在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模块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运用模拟企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几人一组,每组组建一个虚拟的设计公司,让学生体验装饰公司的运营过程,学生经历与客户沟通、现场勘查、实地量房、制作施工图及设计师成员互讲方案、相互评价等环节,直观地体验和感受人体工程学知识是怎么解决实际问题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案例分析、翻转课堂、任务驱动、互动讨论等教学法,把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对实际项目进行分析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课后评价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并借助学习通平台安排一些讨论性话题或实践性项目,让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内容。据以往经验,这个环节可设置一些具有挑战度的作业或任务,适当的挑战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收获感,还可以满足程度较好的同学进一步探究专业知识的需求,如果只有简单的客观题或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学生没有“跳一跳”的感觉。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参加课余活动,如“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微信、QQ 等随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双师”教师的社会资源,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实习,直观感受人体工程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活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再次激发学生对人体工程学课程的学习兴趣。(www.xing528.com)
4.课程考核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混合式教学的特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保证教学目标达成。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师可利用学习通平台的随堂练习、分组抢答、测验等功能,不定期进行知识检测,或者布置作业,安排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在不同环节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评价与反馈。期末考试通常以以展代考、以赛代考等形式出现,可让学生对课程充满新鲜感,刺激学生运用人体工程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考核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
5.课程拓展
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完成各项任务,接受线上线下考核后,并没有就此结束对该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师还将围绕学生后续课程,实时补充和更新网络平台上的资源,并安排助教在讨论区和群聊区继续跟踪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师教学形式、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方式、师生评价方式等深层次的变革。
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并对课外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