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要以倾斜政策切实帮扶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实现“扶教育之贫”之目的。鉴于教育在民族振兴、国家富裕、家庭幸福、个体发展各方面具有的巨大价值,特别是在扶贫脱贫攻坚中的积极能动功能,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以积极措施、倾斜政策来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步伐,要坚持以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来实现持久性脱贫。
就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现实情况看,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短板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两方面。在学前教育领域,在推动脱贫攻坚中要真正实现“扶教育之贫”,就应在已有“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并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政府购买农村学前教育服务行为、有效激发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性、大力鼓励慈善机构设立救助性幼儿园等多种政策与措施,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高,有效缩小与城市(镇)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在高等教育领域,在教育精准扶贫中除承袭已有东西部高校对口帮扶、省部共建等支持政策外,还要积极通过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 年)》提出的发展目标,真正推动“扶中西部高等教育之贫”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要以结构调整来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靠教育扶贫”之目的。在实施教育精准脱贫政策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要通过“扶教育之贫”来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优先与快速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高度重视要“靠教育扶贫”,使教育成为为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的“母机”与“基地”。教育要为脱贫攻坚做贡献,就要优化结构、激发活力。(www.xing528.com)
具体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靠教育扶贫”政策行动路径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由于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传递从而使受教育者掌握一技之长并进而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之目的,因此其在帮助贫困人群摆脱不利处境时具有普通教育难以比拟的直接经济效应。第二,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人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座谈时就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对职业教育,他曾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第三,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具体地分析了两种“精神”贫困现象——“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与“信念和信心的贫困”,并明确指出一个地区、一个家庭要想彻底摆脱经济(物质)上的贫困,就必须先通过教育来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与“信念和信心的贫困”。这一论述,启迪我们在教育改革发展与脱贫攻坚实践中必须加强对处境不利人群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这一论断深刻阐释了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样,教育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发展人、提高人、完善人与成就人,通过“授人以渔”来持久性地改变处境不利人群的生存发展状态,使之最终摆脱贫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