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柔性路面设计理论—基于横观各向同性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我国柔性路面设计理论—基于横观各向同性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柔性路面设计规范的历史分别经历了1958年、1966年、1978年、1986年和1997年版本,现正在制定新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1958年柔性路面设计规范是以极限相对弯沉作为设计指标的,按照苏联的方法,路面出现破坏的极限状况在下列3种情况下发生:·路面弯沉使其底面出现张拉断裂;·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出现锥形贯穿;·路面表面出现行车所不允许的不平整度。

我国柔性路面设计理论—基于横观各向同性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我国柔性路面设计规范历史分别经历了1958年、1966年、1978年、1986年和1997年版本,现正在制定新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1958年版本:基本沿袭了前苏联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设计体系、基本公式、设计标准、标准车型和车辆换算方法等。在计算参数和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了一些改动,但基本还未形成自己的设计体系。

1958年柔性路面设计规范是以极限相对弯沉(垂直位移)作为设计指标的,按照苏联的方法,路面出现破坏的极限状况在下列3种情况下发生:

·路面弯沉使其底面出现张拉断裂;

·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出现锥形贯穿;

·路面表面出现行车所不允许的不平整度。(www.xing528.com)

前苏联的研究者认为,无论是静载还是重复荷载作用下,路面达到破坏时的极限相对弯沉值是相同的,因而,可以按照变形累积规律,由极限相对弯沉推算相应的一次荷载作用的容许相对弯沉值。

1966年版本:经过多年实践,1966年我国的柔性路面设计规范在1958年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正,改进了前版本的弯沉计算公式,提出了采用连续积分法的多层体系换算方法和适合我国气候分区及路基路面材料实际情况的计算参数,但对设计标准和设计指标值未作改动。

1978年版本:由于路面弯沉仪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我国于这个年代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沥青路面路况调查和弯沉测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路面容许弯沉为设计指标的柔性路面设计法,并得出车辆换算公式和路面补强设计经验公式,但需注意的是,此次大规模的路况调查主要是针对沥青贯入、沥青碎石和沥青表面处治类路面进行的,少数是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而且这一时期的路面结构和现在的相差较大,无论是车辆荷载和路面材料的类型等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1986年版本: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及高等级公路和较大交通量的需求,在此版本中,我国道路工程研究者提高了容许弯沉的标准值,同时,又增加了对与沥青混凝土面层及整体性基层材料底部弯拉应力的验算指标。

1997年版本:这一时期,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交通基础建设得到了历史以来的最快发展,无论是基础建设的投资、速度以及科研水平的发展都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由于这一时期修建的路面结构和路面材料与以前的有所不同,故20世纪90年代,又重新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路况调查,得到了新的设计弯沉公式,同时对于原规范中设计弯沉和容许弯沉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了以设计弯沉为主要指标的沥青路面设计法,总的来讲,设计指标值是提高了,同时考虑了基层的类型,但需注意的是对于柔性基层我们还了解不深,而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对于路面材料的模量参数进行了统一,而且由于计算机在全国的普遍使用,编制了沥青路面专用设计程序APDS—97供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