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政治统治,以桓帝为分界线,宦官肆虐是从桓帝统治时期开始的。与这一形势相适应,人民的反抗斗争也以桓帝为分界。在桓帝以前东汉农民起义的特点是:自汉安帝以来各地农民起义浪潮时高时低,不绝如缕。
第一次起义高潮 东汉安帝时期,出现了第一次农民起义高潮:永初二年(108年)就有被称为“剧贼”的毕豪,率兵战于平原界,打败平原县兵,捉县令刘雄。但这仅是一次小规模起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官兵镇压下去,更大规模的起义还在后面。
接踵而来的是张伯路领导的起义在山东爆发。安帝永初三年(109年),被统治阶级称为“海贼”的张伯路自称将军,率众三千余人,转战于山东沿海九郡之地,杀二千石、令、长,声威大振。这次起义影响较毕豪领导的起义大得多。东汉政府派侍御史庞雄督兵镇压,永初四年(110年)渤海、平原诸地义军刘文河、周文光等部与张伯路部会合,攻厌次,直入高唐(山东禹城西南),杀长吏,烧官府,声势更大。由于东汉政府派来的御史中丞王宗调数万郡兵镇压,张伯路战斗失利,率义军退守辽东海岛。永初五年(111年)张伯路率兵击东莱,不幸失败,为辽东人李久杀害,起义陷于失败。(www.xing528.com)
第二次起义高潮 张伯路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东汉建立后第一次声势较大的起义。这次起义前后坚持三年之久,转战数郡,打乱了东汉封建政府的统治秩序。“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从此,东汉政权再无平静之日了。自张伯路起义开始,至冲帝永嘉(145年)年间,在三十余年中,全国各地发生的起义达十七八次之多[321],形成了冲击封建政权的强劲浪潮。这次起义浪潮的各次行动,虽皆为彼此分散、无联系的孤立进行的,但其中以发生在徐州、扬州和江淮地区的最为集中,有成为起义中心的倾向。如这一地区在顺帝阳嘉元年(132年)二月,就有曾旌率众起义。他们攻入会稽,杀句章(浙江余姚东南)、鄞(浙江奉化东)(浙江镇海南)三县县长,进击东部都尉。与此同时,扬州六郡有章河起义;稍后,九江有蔡伯流起义;到永和四年(139年)徐、扬地区农民起义“磐牙连岁”(《后汉书·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纷纷揭竿而起:范容、周生部聚屯于历阳,徐风起于当涂马丘聚,马勉也扎营于当涂山中(在安徽怀远东南),此时,农民革命军已发展到建立政权的程度:徐风称“无上将军”,马勉称“黄帝”,建年号,置百官,公然与东汉政权对峙。这次起义虽在永嘉元年(145年)被镇压而失败,但在此期间,荆州、泰山、广陵、南郡、丹阳等地义军迭起,从而构成了东汉农民起义的第二次浪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