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史:政治行动反对外戚宦官

秦汉史:政治行动反对外戚宦官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人”反对外戚宦官并没有停留在“清议”上,而由对政治的抨击发展到政治行动。这是宦官集团对“清流”官僚的镇压,此事在太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这一奏疏触犯了宦官的忌讳。最后,李云虽终未赦免,但由此事可看出包括李云在内的一些官吏反对宦官的勇气。为河南尹时,将与宦官勾结的宛陵大姓羊元群逮捕,欲按其臧(赃)罪。因元群向宦官行贿

秦汉史:政治行动反对外戚宦官

“党人”反对外戚宦官并没有停留在“清议”上,而由对政治的抨击发展到政治行动。

太学生的二次政治请愿 桓帝永兴元年(153年),朱穆被命为冀州刺史。穆,字公叔,顺帝末,曾为大将军梁冀典兵事,后见梁冀骄暴不悛,乃上奏劝谏,甚有威名,任冀州刺史后,拒绝州中前来拜见的权宦中常侍,贪官污吏有闻其名而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当时,正值天灾,黄河泛滥为患“漂害人庶数十万户,百姓荒馑,流移道路”(《汉书·朱乐何列传》)而宦官奢侈,放纵如故,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冀州境内安平。违法越制造璵璠、王匣(即金缕玉衣),偶人为葬具及陪葬品。朱穆闻之,下令查处。“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同上)朱穆对赵忠的打击,触扰了宦官集团,桓帝在左右宦官的唆使下,将穆撤职,输作左校服劳役。这是宦官集团对“清流”官僚的镇压,此事在太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联合起来,到皇宫门前请愿。刘陶,字子奇,一名律,颍川颍阴人,虽为济北贞王刘勃之后,但“为人居简,不修小节。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故在太学中“以雅德知名”(《后汉书·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在太学生中有较高的名声,遂能联合数千人同时行动。这些太学生在给皇帝的上书中,为朱穆鸣不平,痛斥权宦的罪恶,慷慨激昂,是一篇有名的奏章:

伏见施刑徒朱穆,处公忧国,拜州之日,志清奸恶。诚以常侍贵宠,父兄子弟布在州郡,竞为虎狼,噬食小人,故穆张理天网,补缀漏目,罗取残祸,以塞天意。由是内官咸共恚疾,谤讟烦兴,谗隙仍作,极其刑谪,输作左校。天下有识,皆以穆同勤禹、稷而被共、鲧之戾,若死者有知,则唐帝怒于崇山,重华忿于苍墓矣。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运赏则使饿隶富于季孙,呼嗡则令伊、颜化为桀、跖。而穆独亢然不顾身害。非恶荣而好辱,恶生而好死也,徒感王纲之不摄,惧天网之久失,故竭心怀忧,为上深计。臣愿黥首系趾,代穆校作。(《后汉书·朱乐何列传》)

这篇奏章中说的“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成为历代形容权宦专断的名句。由于刘陶等太学生的奏书,更主要的是因数千太学生的一致行动,使得桓帝不得不改变对朱穆的处置,终于“赦之”了事。使这次政治请愿活动取得胜利。

延熹五年(162年)太学生又举行了另一次请愿活动,这是因皇甫规案而引起的。皇甫规,字明威,安定朝那人,平西羌有功,冲、质帝时,在举贤良方正的对策中,曾对外戚梁冀有所指斥,并提出“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将军兄弟操楫者也。若能平志毕力,以度元元,所谓福也。如其怠弛,将沦波涛”(《后汉书·皇甫规张段列传》)的警句。可见其为有远见之士,由于皇甫对梁冀有所讥刺,使冀对规深为怀恨,“几陷死者再三”(《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但皆未得逞。规为官始终不畏权贵,并无情地打击依恃宦官的恶吏,豪强“恶绝宦官,不与交通”(同上)从而得罪宦官集团。延熹五年,征拜议郎,因平羌乱有功当封。由于拒绝了中常侍徐璜、左悺的索贿,被徐璜等陷害无端入狱,也被论输左校。对这一冤狱,太学生张凤等联络公正的士大夫“诸公”三百余人,至皇宫门前请愿。终于使皇甫规获得释放。(《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太学生的联合行动,又一次取得胜利。

打击宦官势力的官吏 在太学生举行政治请愿的同时,一部分清明正直的官吏,在各地、用各种方式对宦官集团及其爪牙进行了大胆地打击。

如桓帝即位初期,就有白马令李云露布上书,公开指斥当时在中常侍单超等五宦官把持下的朝廷“今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尺一拜用不经御省。是帝欲不谛乎”(《后汉书·杜栾刘李刘谢列传》)。这一奏疏触犯了宦官的忌讳。结果,李云被捕下狱,而李云下狱后,弘农五官掾杜众竟上书愿与云同日死,大鸿胪陈蕃又上疏称云“忠国”,并说“今日杀云,臣恐剖心之讥复议于世矣”(同上),直将桓帝喻为殷纣王。太常杨秉、洛阳市长沐茂、郎中上官资皆上书为李云说情。最后,李云虽终未赦免,但由此事可看出包括李云在内的一些官吏反对宦官的勇气。范晔曾这样评论此事:“李云草茅之生,不识失身之义,遂乃露布帝者,班檄三公,至于诛死而不顾,斯岂古之狂也!”(《后汉书·杜栾刘李刘谢列传》论)“露布”即不加封之奏书,其作用类似今之所谓大字报,使所书之内容为众人周知。李云竟敢于将宦官专权之恶迹书之于“露布”,而杜众、陈蕃等又敢为其说情,其气节是值得敬佩的。(www.xing528.com)

更多的正直官吏在地方上,依法惩治宦官及其爪牙,从而成为给宦官集团以沉重打击的力量之一。如北海相杜密“为人沈质,少有厉俗志”早年虽为圆滑的老官僚胡广所拔举,但与胡广作风迥异,为官时“其宦官子弟为令长有奸恶者,辄捕案之”与李膺齐名,后被人誉为“李杜”(《后汉书·党锢列传》)比至顺帝时,被梁冀害死之名臣有李固、杜乔,以及上述的李云、杜众。又如刘祐任扬州刺史时,举奏大将军梁冀从弟梁旻犯罪,致使其伏法。任河东太守时,县中多宦官子弟,“百姓患之”,但刘祐则不留情地“黜其权强,平理冤结”,声名大震,后迁为河南尹,转司隶校尉“时权贵子弟罢州郡还入京师者,每至界首,辄改易舆服,隐匿财宝”(《后汉书·党锢列传》)其威名使权宦畏惧。[317]又如魏朗任彭城令时,大胆地举奏宦官子弟为国相而胡作非为者。蔡衍,为冀州刺史时,断然拒绝宦官、中常侍具瑗的请托,又将中常侍曹腾之弟曹鼎治赃治罪。羊陟为尚书令时,上书奏请罢除与宦官相姻私、公行货赂的太尉张颢、司徒樊陵、大鸿胪郭防、太仆曹陵、大司农冯方等权臣。上疏虽未奏准,但其“禁制豪右”之名使“京师惮之”(《后汉书·党锢列传》)。

在这些同宦官斗争的官吏中,以陈蕃、范滂、成瑨以及李膺、张俭、岑晊等为最著名,而其中李膺和陈蕃则成为他们的实际领袖。李膺,颍川襄城人,出身于衣冠望族,祖父脩,在安帝时曾任太尉。父益,曾任赵国相。但李膺本人“性简亢,无所交接”,早有威廉之名。家居教授生徒时,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以其行为卑劣拒而不受,后陵果以阿附宦官,而致太尉,为节志者所羞。因此,士人常因得御于李膺为荣。为河南尹时,将与宦官勾结的宛陵大姓羊元群逮捕,欲按其臧(赃)罪。因元群向宦官行贿,反将李膺治罪而输入左校。任司隶校尉时,竟将专横一时的权宦张让之弟、野王令张朔处死。此案竟连皇帝也出面说情,被李膺义正辞严地驳回。《后汉书·党锢列传》对此事经过有极生动的记载:

(李膺)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臧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晋文公执卫成公归于京师,《春秋》是焉。《礼》云公族有罪,虽曰宥之,有司执宪不从。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

就连皇帝也无法为罪恶昭彰的张让亲属讲情,其他宦官更不得不暂时收敛了:“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后汉书·党锢列传》)正因为李膺敢于同权宦斗争,所以“声名自高”,士大夫皆以能与其接交为荣“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同上),由此,可见李膺在士大夫中威望之高,也可窥知士人、知识分子与其相互标榜之势。

汝南平舆人陈蕃与李膺齐名,李膺为青州刺史时,“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后汉书·陈王列传》),后因拒绝大将军梁冀请托,笞杀梁冀派来求谒之使者,而被贬官。后迁为大鸿胪,又曾因上疏救李云,被罢官。复官后又多次上疏指斥宦官罪恶,替被宦官集团诬陷的官吏申冤,为李膺的冤狱鸣不平,从而成为同宦官集团斗争的“党人”又一领袖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