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汉王朝的阶级基础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东汉王朝的阶级基础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所以强化,与其赖以建立的阶级基础有直接关系。东汉政权是由豪强地主阶级创建、依靠大地主支持而出现的。创建东汉政权的大地主分子与以中小地主为核心的西汉政权开创者不同,东汉政权的开创者几乎都是大地主阶级分子。随同刘秀一起创建东汉政权的骨干,也多系南阳、颍川和河北一带的大地主贵族。东汉王朝建立后,追随刘秀的豪强地主,都被封侯食邑,成了新贵族。东汉王朝对豪强地主的利益,倍加保护。

东汉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所以强化,与其赖以建立的阶级基础有直接关系。东汉政权是由豪强地主阶级创建、依靠大地主支持而出现的。所以政权建设的最终目标无不与大地主利益有直接关系。

创建东汉政权的大地主分子 与以中小地主为核心的西汉政权开创者不同,东汉政权的开创者几乎都是大地主阶级分子。这些地主阶级分子,以地区划分,主要是南阳和河北两地,而以南阳的地主为骨干;以类别划分,主要是宗法地主和商人地主两部分,而以商人地主为骨干。

刘秀本人就是南阳大地主。尽管他是“高祖九世之孙”,为宗室贵族的后裔,但这个身份除在政治上有一些影响外,在经济上是毫无作用的。据载:刘秀“九岁而孤”。而使其得以维持剥削生活的并非贵族的身份,而是经营土地和商业。据记载:刘秀“性勤于稼穑”。当地皇三年(22年),“天下连岁灾蝗”(《后汉书·光武帝纪》),“南阳旱饥”,惟独刘秀的田庄能得到丰收,而且还与大商人兼地主的邓晨往返于宛,经营粮食生意。可见是个商人地主。自幼养育他的叔父舂陵侯刘敞,就是一个大地主。有一年刘秀曾为他打官司至官府告状,其原因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为“讼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万六千斛,刍藁若干万”。仅追租就如此之多,可以推知其土地之广!刘秀之兄刘,也是南阳的豪强地主,他家不仅蓄养着众多的宾客,而且还纵容“宾客劫人”(《后汉书·光武帝纪》引《续汉书》)。刘秀的母舅樊宏,更是南阳有名的大地主“为乡里著姓”,田地多至“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同时还经商“好货殖”,“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又是一个商人兼地主。刘秀的姐夫邓晨,乃是“世吏二千石”(《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的南阳大地主,其曾祖父隆曾任扬州刺史,祖父勋任交州刺史,父宏任豫章都尉“家自富足”(《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刘秀的妹婿李通,也是南阳的大商人兼地主“世以货殖著姓”,其族人多仕于王莽者。当李通参加刘秀反莽起事后,王莽曾将李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可见创建东汉政权的领导集团是以商人地主为主的。

随同刘秀一起创建东汉政权的骨干,也多系南阳、颍川和河北一带的大地主贵族。如祭遵,为颍川颍阳人“家富给”(《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寇恂为“上谷昌平人”(在今河北境内)“世为著姓”,(《后汉书·邓寇列传》);卓茂,南阳宛人“父祖皆至郡守”(《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耿弇,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境内)“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巨鹿徙焉”,其父况“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即上谷郡守)”(《后汉书·耿弇列传》);邳彤,信都(今河北衡水冀州区)人,父吉为辽西太守,本人曾为“和成卒正”(《后汉书·任李万邳刘耿列传》);铫期,颍川郏人,父猛“为桂阳太守”(《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耿纯,巨鹿宋子人,父艾,曾任王莽济平(即定陶)尹,为“巨鹿大姓”(《后汉书·任李万邳刘耿列传》),刘隆为“南阳安众侯宗室”(《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刘植,巨鹿昌城人。当王郎起事时“植与弟喜、从兄歆率宗族宾客,聚兵数千人据昌城”(《后汉书·任李万邳刘耿列传》),有宗族、宾客,能聚兵数千人之多,亦非一般地主。根据《后汉书》所记,在汉明帝时被列为开国功臣的32人中,明确记载为“家富给”或“世为著姓”者四人;世代为官者八人,自身曾为西汉或王莽政权官吏者十三人,为宗室贵族或地方豪强者二人,不明出身者五人。从地区籍贯统计,此32个开国元勋中,属于南阳、颍川人者21名,属于河北的六人;属于关中冯翊、扶风人者四人(其中耿弇先世为巨鹿人);属于东莱(今山东境内)一人。这就具体地反映了创立东汉的开国元勋基本上是南阳、颍川、河北的大豪强地主。[268]

大地主对东汉政权支持 在创建东汉政权过程中,刘秀也得到大地主和官僚的支持,这是他能够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割据势力的重要原因。如邓禹西征陕西时“军粮乏”,就有“家累千金”的王丹“率宗族上麦二千斛”(《后汉书·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刘秀对于地主、官吏也极力拉拢,自然取得他们的拥护,如刘秀入洛阳后“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在整个夺取政权过程中,“所到部县,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后汉书·光武帝纪》)。即使那些曾经与之对抗的大地主,被刘秀战胜后仍能得到优容,如河内太守邑人韩歆,曾“议欲城守,(岑)彭止不听”,后被迫降刘秀,当斩。但“(岑)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后汉书·冯岑贾列传》)就被刘秀赦免,而且被任为邓禹之军师。所谓“大人”即“大家豪右”,是地方上有影响的大地主。可见,刘秀对豪强地主的态度。又如鬲县(今山东平原县北)五族大地主曾反叛,刘秀所派的吴汉,不仅不加讨伐,而且“使人谢城中”,结果“五姓大喜”(《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从而归附刘秀。(www.xing528.com)

那些辅佐刘秀夺取政权的文臣武将们,许多都是“率宗族宾客”投入到起事队伍中来的。例如耿纯“与从昆弟訢、宿、植,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奉迎(刘秀)于育”(《后汉书·任李万邳刘耿列传》),刘秀过颍阳时,王霸“率宾客上谒”(《铫期王霸祭遵列传》);刘植、臧宫、祭遵等皆与其“宗族”“宾客”一起加入刘秀的武装,有的多至数千人。他们中多数人当然是豪强地主。

东汉王朝建立后,追随刘秀的豪强地主,都被封侯食邑,成了新贵族。以这些新贵族、官僚为核心,联结地主、豪商,形成强大的豪强地主阶层。东汉王朝对豪强地主的利益,倍加保护。在经济上,维护豪强地主的大土地占有制;在政治上,则通过“察举”和“征辟”制度,保障他们从政的特权,使豪强地主牢牢地控制着中央和地方政权。

因此,东汉王朝的阶级基础就是以商人地主为主的豪族地主阶级。强化专制政权的目的,皆在于维护豪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