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统治:二害危及百姓,影响深远

秦汉统治:二害危及百姓,影响深远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王莽统治期间,政治昏暗。从而使广大劳动人民不得不进行历史性的发动。上报不实者,罚一年的劳役。赋役和酷刑下的人民生活本来就已十分悲惨的人民生活,到王莽统治时期就更加每况愈下。其各项“改制”所带来的恶果,已如上述。不少铤而走险的贫苦百姓只能食人以延续生存,被称为“饿贼”。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王莽的统治不仅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灾难,使“众庶各不安生”,就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引起极大的反感。

秦汉统治:二害危及百姓,影响深远

王莽统治期间,政治昏暗。不仅下层劳动人民承受着空前的灾难,就是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危机给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个爆破的缺口。从而使广大劳动人民不得不进行历史性的发动。

赋役和酷刑 王莽不断“改制”,口口声声以民生为念,其实,在不断的“改制”中,人民遭到的剥削、压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沉重。

王莽时的赋税徭役,史虽无明文记载,但《汉书·食货志》云:“边兵二十余万人,仰县官衣食,用度不足,数横赋敛,民愈贫困。”可见其赋税、徭役比西汉末只有增加,决无减少。仅据现有资料可知,在王莽时期,新增加的赋税就有很多,如王莽根据《周礼·地官司徒·载师》中有:“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宅不树桑麻者,罚以一里二十五家之钱),凡田不耕者出屋粟(空田者罚以三家之税粟)。凡民无职者出家之征(无职者,出夫税家税,夫税者,每亩之税,家税者出士徒车辇给徭役)”,于是立“税民之法”:

凡田不耕为不殖,出三夫之税;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民浮游无事,出夫布一匹。其不能出布者,冗作,县官衣食之。诸取众物鸟兽鱼鳖百虫于山林水泽及畜牧者,嫔妇桑蚕织纴纺绩补缝,工匠医巫卜祝及它方技商贾人坐肆列里区谒舍,皆各自占所为于其在所之县官,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敢不自占,自占不以实者,尽没入所采取,而作县官一岁。(《汉书·食货志》)

这就是说:田不耕而令其荒芜者,收“三夫”之税;宅中不种树者,收“三夫”之布;对失业者,征“夫布一匹”,不能出布者罚作苦役。对桑蚕、纺织、缝补等副业,及工、医、巫、卜、商贾等收十分之一的税。上报不实者,罚一年的劳役。从这些规定中看出:对荒地及失业者征税乃是西汉所没有的。至于“一夫之税”“一夫之布”是多少,虽有待考证,但赋税之烦则是肯定的。就连王莽左右的官吏也都不得不承认,百姓“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汉书·王莽传》下)。

随着赋税、徭役和各种名目“改制”而来的是严刑酷法。王莽时每行一“新政”都伴着极严厉的镇压,法网愈来愈密,如非议井田制及挟五铢钱、言大钱当罢者皆“投诸四裔”(《汉书·食货志》),又如始建国二年(10年)加重对私铸钱者的处罚,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奴婢。仅这一方面因触禁令而被判刑者就多得不可胜数。地皇二年(21年)因犯罪而没入官奴婢者达数十万人。由此可见王莽时代刑罚的严酷程度了。

赋役和酷刑下的人民生活 本来就已十分悲惨的人民生活,到王莽统治时期就更加每况愈下。繁重的赋税、徭役和严刑酷法把愈来愈多的人推到死亡线上。

王莽即位后自诩为变“秦为无道”之治而“改制”,其结果比秦还坏。其各项“改制”所带来的恶果,已如上述。就是“改制”过程本身,也给社会造成极大灾难:由于王莽醉心于托古改制,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空与朝臣们议论经书上面,对政务无暇过问,各地官吏则趁机为非作恶,贪残刻剥,贿赂公行。据记载:“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里,制礼作乐,讲合《六经》说。公卿旦入暮出,议论连年不决,不暇省狱讼冤结民之急务。县宰缺者,数年守兼,一切贪残日甚。”就连朝廷派出监察执行法令情况的专员也贪赃枉法。“中郎将、绣衣执法在郡国者,并乘权势,傅相举奏”,“皆便为奸于外,扰乱州郡,货赂为市,侵渔百姓”,“郡县赋敛,递相赇赂,白黑纷然”(《汉书·王莽传》中)。由于制度不断变化,王莽不给官吏发薪俸,这就是说默许其向人民任意勒索。因此“天下吏以不得奉禄并为奸利,郡尹县宰家累千金”(《汉书·王莽传》下)。

王莽的迷信,也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地皇元年(20年)因听从望气者的胡诌而大兴土木,在长安城修建九庙,又将城西之建章、承光、包阳、大台、储元等宫,及平乐、当路、阳禄等馆十余所建筑物拆除。其修建之“太初祖庙东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余庙半之。为铜薄栌,饰以金银琱文,穷极百工之巧”。这样拆、修不已,浪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功费数百巨万,卒徒死者万数”(《汉书·王莽传》下)。

王莽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及镇压少数民族,迫使成批劳动人民死于非命,如征天水陇西骑士,广汉犍为吏民十万人,转输者合二十万人“其后军粮前后不相及,士卒饥疫,三岁余死者数万”(《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费以亿计,吏士罹毒气死者什七”。人祸加上旱、蝗等天灾,使土地荒芜,物价腾贵,米价由汉初数十钱升至王莽时“米石二千”(《汉书·食货志》),以至“黄金一斤易粟一斛”(《后汉书·光武帝纪》),竟上升千倍至万倍之多。[244]

在王莽苛政、贪吏刻剥之下,人民战死、饿死“民庶涂炭,百不一在”(《后汉书·杨震列传》)。大批无以为生的百姓,纷纷逃亡成为“流民”,饥寒交迫下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人民愈来愈多,有时东方流民入关求食者就有数十万人,而王莽却派人教这些饥民“煮木为酪”(《汉书·食货志》)让人吃木头,当然无法活下去,以至发生人吃人的现象,“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汉书·食货志》)。不少铤而走险的贫苦百姓只能食人以延续生存,被称为“饿贼”。请看这些血淋淋的记载:(www.xing528.com)

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也……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谓曰:“且可归,更持米糒来。”孝求不能得,复往报贼,愿就烹,众异之,遂不害。(《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淳于恭字孟孙,北海淳于人也……王莽末,岁饥兵起,恭兄崇将为盗所烹,恭请代,得与俱免。(同上)

蔡顺,汝南人,至孝。王莽乱,人相食,顺取桑椹赤黑异器,贼问所以,云:“黑与母,赤自食。”贼异之,遗盐二斗,受而不食。(《东观汉记·蔡顺传》)

从以上记载看出:那些“饿贼”“饥兵”在饿得不能不食人的境况下尚对至孝至义者仍极尊敬,也可看出王莽的暴政确实把他们逼得无路可走,才出现这种人类最悲惨的自身相食的悲剧。

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 王莽的统治不仅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灾难,使“众庶各不安生”(《汉书·食货志》),就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引起极大的反感。地主、富商也对王莽的政策不满。“王田”“私属”虽未能实行,却引起许多富人恐惶,“五均”“六筦”之令也使得一些吏民“抵罪”。拥有奴婢之家“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使“天下愈愁”(《汉书·王莽传》中)。他又下诏“诸军吏及缘边吏大夫以上为奸利增产致富者,收其家所有财产五分之四”(《汉书·王莽传》中)。这些政策遭到地主、富商的反对也是必然的。王莽个人不断膨胀的权势欲、夸大狂使他对于一切人,包括自己家族和臣下,都不惜使用残酷手段,以保持统治地位。这就在统治阶级内部,首先在王莽家族和朝廷内开始分崩离析。

王莽长子宇,次子获,分别因“吕宽之狱”和杀奴,而被王莽逼死。王莽兄子衍功侯光曾使执金吾窦况杀人,王莽也逼其自杀。这些举动曾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表示赞赏,认为王莽执法持平,能大义灭亲。其实,这只是王莽沽名钓誉的一种手段和虚伪狂悖的表现。了解王莽的人品,就知上述举动并不值得歌颂,反为其违背人性而厌恶。

同其他统治者一样,王莽的生活极其荒淫腐朽。早在他称帝之前,以“贤孝”“恭谨”扬名于世时,他就与侍女增秩、怀能、开明等私通,并生有儿女;后又与侍女原碧私通。这种隐私,在统治阶级中司空见惯,原是公开的秘密,但王莽却伪装谨饬,俨然“正人君子”,对此一向讳言。王莽的伪装只能欺骗被挡在高大宫墙以外的一般群众,而无法瞒过左右亲人。莽妻因其虚伪和狂悖,时常啼泣,以致双目失明。太子临入宫奉侍,临又趁机与侍女原碧私通,后恐王莽发觉,即与妻刘愔谋划杀莽,事未成而暴露,临及妻愔均被莽逼死。天凤五年(18年)皇孙功崇公宗,自画容貌,被服天子衣冠,又刻三印,意为“新”皇位应传于己,欲取继莽位。事被王莽发觉,也被逼自杀。以上数事虽属王莽家族内部丑事,但说明:近在王莽身边之人,对他为人、为政了解得十分透彻,因而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除广大劳动人民因遭压迫、剥削起而反抗外,最先反莽的乃是“郡国豪杰”和最为了解王莽为人的亲属和心腹大臣。地皇元年(20年)“巨鹿男子马适求等谋举燕、赵兵以诛莽”,后被王莽派兵镇压,“连及郡国豪杰数千人,皆诛死”(《汉书·王莽传》下)。这里指出被诛死的乃是“郡国豪杰”,就是豪强地主。至于王莽左右的心腹,对他早就恨之入骨。早在王莽居摄三年(公元8年),期门郎张充就准备劫杀将要称“真皇帝”的王莽,后被发觉,诛死。甄丰是王莽早年时的心腹,其向权势顶峰逼进的过程中,曾为之出谋划策。王莽为宰衡时,常与甄丰密谋至半夜,有所谓“夜半客,甄长伯”(《王刘张李彭卢传》)之谚。可见其亲密程度。但王莽称帝后,封甄丰为更始将军,与卖饼儿王盛同列,因与子寻谋作“符命”,被王莽发觉,处死(见本书第十二章第二节)。刘歆也是王莽的心腹之一,但歆子棻、泳因甄丰案被牵连致死,女即王莽子临之妻愔,也为王莽所杀,因而与王莽结怨。地皇三年(22年)刘歆与卫将军王涉勾结,准备谋杀王莽,但未及动手,事泄,地皇四年(23年)被迫自杀。此外,王莽篡汉,将刘氏天下据为己有:一方面大封亲信“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五人”(《汉书·翟方进传》),另一方面将刘氏宗族诸侯王三十二人,王子侯一百八十一人废黜(见《汉书·诸侯王表》及《汉书·王子侯表》),这就同刘氏集团的冲突进一步加剧,而刘氏宗族在西汉末年已成为地主阶级中一股很有影响的势力。[245]早在居摄年间,就有刘氏宗族刘崇、刘信等举行反莽起义。后虽失败,至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又有刘快、刘都起义,始建国二年(10年)又有刘曾、刘贵举事。这些反莽起义,说明刘氏宗族同王莽政权的矛盾已经激化。

王莽亲属和左右大臣对他的背叛,甚至企图取而代之,以及同刘氏集团的矛盾激化,虽然不具有压迫反压迫、剥削反剥削的意义,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但这些矛盾的爆发,标志着王莽政权从上到下发生动摇,它反映了这个政权遭到愈来愈多的人唾弃,不能再继续维持下去了。

广大劳动人民无法再继续生活下去,统治上层也发生缺口,全国人民推翻王莽政权的起义时机成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