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莽:爵位升尊,节操更谦

王莽:爵位升尊,节操更谦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侍凤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从而感动王凤。故凤死后,24岁的王莽即被任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从此进入仕途。进入政治舞台后,王莽愈加恭谨。王莽升至宿卫近臣以后,“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欲取得大司马之位,必先除淳于长。除掉了政敌,王根留下的位置就为王莽稳坐了。哀帝即位后,其祖母傅氏和母亲丁氏两家外戚因而得势。在此之前,丁、傅两家外戚的靠山丁太后与傅太后均已死去。

王莽:爵位升尊,节操更谦

黄门郎到大司马 自成帝开始,外戚王氏专权如前所述:继王凤、王音、王商、王根之后,绥和四年(前8年)王莽继任大司马。但在显赫的王氏家族中,幼年的王莽独“孤贫”(《汉书·王莽传》上),他是如何由贵戚的底层进入权力顶峰的呢?这里有必要加以简略回顾:

王莽,字巨君,曾祖父贺,曾为武帝时绣衣御史,祖父禁,曾为廷尉史,好酒色,多娶妻妾,生四女八男:长女君侠,次女政君,即汉元帝皇后,三女君力,四女君弟;长子凤,次子曼,即王莽生父,三子谭,四子崇,五子商,六子立,七子根,八子逢时。[227]政君入宫为后之日,即王氏发迹之时。王氏虽盛,但王莽之父王曼早死,不及与王凤等诸兄弟同获封侯之幸,故王莽与诸叔伯兄弟相较“幼孤不及等比”(《汉书·元后传》),自不免卑穷之感。其姑元后怜悯王莽年幼丧父,才将他接“养后宫”(《汉书·元后传》)。或许是这种特殊境遇,使王莽一方面得混迹于统治阶级最高层,同时又较一般纨绔子弟更加懂得权势之重要,以及如何取得的手段。

王莽自幼勤学,拜名儒为师,与饱学英俊之士交游,事母及寡嫂极孝[228],从而赢得极好声誉。尤其对伯父、大司马王凤,恭顺无不备至。侍凤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汉书·王莽传》上),从而感动王凤。阳朔三年(前22年)秋,王凤死前,将他托与元后及成帝。故凤死后,24岁的王莽即被任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从此进入仕途。

进入政治舞台后,王莽愈加恭谨。他一方面巴结诸叔、伯父,一方面拉拢在朝的官僚及在野之名士。当时一些官僚贵族,尤其是王氏外戚都“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唯有王莽,却与其他贵族不同,博得了诸叔伯父及皇帝的欢心。王商曾上书,愿将自己的封邑分一部分给他,元后又在永始元年(前16年)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以30岁的王莽嗣爵,并升迁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王莽升至宿卫近臣以后,“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为沽名钓誉,他不惜“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更在名士、官僚中广为结交,为他鼓吹的人愈来愈多,逐渐使其名声超过他的叔伯们。

王莽善于利用细微末节表现出与众不同,如他不仅抚养寡嫂孤侄,而且常亲“奉羊酒”去慰问其侄的老师和同学。他还特地为长子和侄同日完婚,在婚宴中,他数次离席,声称去为生病之母服药,这些举动皆为王莽赢得“贤”“孝”之誉。莽曾买一侍婢,后来又怕别人说他同另外一些士大夫一样好色,又连忙表白:听说将军朱博无子,这侍婢是为朱将军买的,当天就把侍婢送给朱博。这种做法,在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西汉末年,显得与“众”不同,因而得到朝野人士的称誉。

当时,正值曲阳侯王根为大司马辅政。由于王根久病,请求免职,依当时地位,接替王根任大司马的应是淳于长,因淳于长是元后的姨甥,又因助成帝宠妃赵飞燕立为皇后,而得到皇帝重用,赐爵关内侯,后封定陵侯。王莽位在淳于长之下。欲取得大司马之位,必先除淳于长。于是,他就伺机铲除这一政敌。机会是不难找的,王莽发现淳于长与已废的许后之姐私通[229],就先向王根说:淳于长看到你病重很高兴。王根听此言当然十分生气,令王莽直接向元后报告,王莽便将淳于长与人通奸及其他“骄泆”等表现一一报告太后。太后大怒,免淳于长官,接着又发现他有帮助许皇后求得重立的阴谋,被定为大逆罪,死于狱中。(www.xing528.com)

除掉了政敌,王根留下的位置就为王莽稳坐了。当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十一月王根正式告退时,38岁的王莽就被擢为大司马,继王凤、王商、王音、王根而辅政了。(文中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均出自《汉书·王莽传》上)。

在两派外戚的斗争中 王莽任大司马未及半年,即公元前7年,成帝死,哀帝刘欣以元帝庶孙入继帝位。哀帝因不是成帝之子,而是他的庶侄,所以与王政君无任何关系。只因成帝无子,才将刘欣立为皇嗣。哀帝即位后,其祖母傅氏和母亲丁氏两家外戚因而得势。王莽深谙宫廷内风云变幻,见势不利,主动上书“乞骸骨”求隐退,哀帝表示优待,不准。特遣丞相孔光等命莽视事。但不久王莽又与傅太后发生冲突:当时因哀帝在未央宫置酒,而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与哀帝并座。莽见之即责内者令,以傅太后属藩妾,不得与帝同座,令撤去其座。傅太后闻之大怒,于是王莽又“乞骸骨”,哀帝深知王氏权势炽盛,特表示优容,反加赏赐,但矛盾是掩盖不住的,在丁、傅外戚势力不断扩大下,王氏一门外戚纷纷被排挤出朝。至建平二年(前5年)王莽与傅氏冲突再次公开化:因莽曾反对的傅太后、丁姬皆称尊号(太太后、太后),被朱博参奏“莽前不广尊尊之义,抑贬尊号”,“请免为庶人”。因王莽系元后至亲,哀帝表示“恩宠”,“勿免,遣就国”(《汉书·王莽传》上)被逐出朝廷,王莽被迫告退,归南阳新都封国后,由于丁、傅两家外戚控制朝政,先是外戚傅喜为大司马,后来又由傅晏和丁明轮流辅政,王氏在朝中势力遂被削夺。

王莽在朝廷失势,但在乡里名声日增,这也是他矫情于誉的结果,如有一次他的儿子王获杀一奴婢,王莽竟逼其子自杀偿命,以当时法律衡量,贵族杀奴婢是不至于偿命的,更何况王氏这样的贵戚,在“绞杀侍婢”(《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如同儿戏的官僚贵族圈中,王莽如此举动,自然会引起很大震动。于是,许多人为他罢职不平,还有人上书为他歌功颂德。王莽一直注意笼络士人,结好地方官,孔休守新都相,王莽对他优礼有加,赠以美玉宝剑“欲以为好”(《汉书·王莽传》上)从而得到士人和地方官的好感。

王莽苦心经营,不久就得到结果。元寿元年(前2年)发生日食,贤良周护、宋崇等人趁机在皇帝面前替王莽鼓吹,于是哀帝召回王莽。但不久又因从弟王邑为其求特进给事中官位被发觉,牵连而贬为河西尉。在此之前,丁、傅两家外戚的靠山丁太后与傅太后均已死去。哀帝依靠佞幸董贤辅政,23岁的大司马卫将军董贤除“美丽自喜”,“性柔和便辟,善为媚以自固”(《汉书·佞幸传》)以外,无任何才干。虽然哀帝死前已将玺绶付与董贤,并叮嘱其“无妄以与人”(《汉书·佞幸传》)。但当元寿二年(前1年)哀帝死后,董贤连调度丧事都不会,元后即令召回王莽“佐”董贤治事。王莽回来后,就奏董贤“为大司马不合众心”(《汉书·佞幸传》),逐出宫殿,收大司马印绶,最后逼令董贤与妻自杀。这个下流无耻的可怜虫,追随着哀帝到另一个世界寻找他们的欢乐去了。盛极一时的丁、傅外戚集团及董贤完全被消灭。朝臣自大司徒孔光以下,皆以王莽曾任大司马,又为太后近亲,共举莽为大司马,以代董贤留下之缺位,独前将军何武及左将军公孙禄反对,太后当然不纳,于是,王莽又重新被任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继续辅政。

在王氏集团与丁、傅集团两派外戚的斗争中,王莽能最后掌权,除了因元后的势力在宫中根深蒂固外,王莽本人善于观察时机,培植势力以至攀附当权者则是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