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中,如果给定了空间形体及投影面,可以确切地做出该形体的正投影图。反过来,如果仅知道形体的一个投影,形体I和形体Ⅱ在H面上的投影形状和大小是一样的。这样仅给出这一个投影,就难以确定它所表示的到底是形体I,还是形体Ⅱ,或其他几何形体,如图1-72所示。设置两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组成两投影面体系,两投影面分别称为正立投影面V(简称V面)和水平投影面H(简称H面),V面与H面的交线OX称为投影轴,如图1-73a所示。设形体四棱台,分别向V面和H面作投影,则四棱台的水平投影是内外两个矩形,其对应角相连,两个矩形是四棱台上、下底面的投影,四条连接的斜线是棱台侧棱的投影;四棱台的V投影是一个梯形线框,梯形的上、下底是棱台的上、下底面的积聚投影,两腰是左、右侧面的积聚投影。如果单独用一个V投影表示,它可以是形体A或C;单独用一个H投影表示,它可以是形体A或B。只有用V投影和H投影来共同表示一个形体,才能唯一确定其空间形状,即四棱台A。
图1-73 四棱台的两面投影图
a)投影示意图 b)、c)投影展开图
做出棱台的两个投影之后,将形体移开,再将两个投影面展开。如图1-73b所示,展开时规定V面不动,使H面连同水平绕投影轴OX向下旋转,直至与V面同在一个平面上。
有些形体,用两个投影还不能唯一确定它的形状,如图1-74所示,于是还要增加一个同时垂直于V面和H面的侧立投影面(简称W面)。被投影的形体就放置在这3个投影面所组成的空间里。形体A的V、H、W面投影所确定的形体是唯一的,不可能是B和C或其他。
图1-74 三面投影的必要性
2.三面投影图的展开及特性
V面、H面和W面共同组成一个三个投影面体系,如图1-75a所示。这3个投影面分别两两相交于3条投影轴,V面和H面的交线称为OX轴,H面和W面的交线称为OY轴,V面和W面的交线称为OZ轴,三轴线的交点称为原点。(www.xing528.com)
实际作图只能在一个平面(即一张图样)上进行。为此需要把3个投影面转化为一个平面。如图1-75b所示,规定V面固定不动,使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角,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角,于是H面和W面就同V面重合成一个平面。这时OY轴分为两条:一条随H面转到与OZ轴在同一垂直线上,标注为OYH;另一条随W面转到与OX轴在同一水平线上,标注为OYW,以示区别,如图1-75c所示。正面投影(V投影)、水平投影(H投影)和侧面投影(W投影)组成的投影图,称为三面投影图。立体的三面投影图特性如下:
图1-75 三面投影图的形成
1)形体上平行于V面的各个面的V投影反映实形,形体上平行于H面的各个面的H投影反映实形,形体上平行于W面的各个面的W投影反映实形。
2)水平投影(H投影)和正面投影(V投影)具有相同长度,即长对正;正面投影(V投影)和侧面投影(W投影)具有相同高度,即高平齐;水平投影(H投影)和侧面投影(W投影)具有相同宽度,即宽相等。
3)H投影靠近X轴部分和W投影靠近Z轴部分与形体的后部相对应,H投影远离X轴部分和W投影远离Z轴部分与形体的前部相对应。
3.三面投影图的画法
在画投影图时,应首先根据投影规律对好三视图的位置。在开始作图时,先画上水平联系线,以保证正面投影(V投影)与侧面投影(W投影)等高;画上铅垂联系线,以保证水平投影(H投影)与正面投影(V投影)等长,利用从原点引出的45°线(或用以原点O为圆心所作的圆弧)将宽度在H投影与W投影之间互相转移,以保证侧面投影(W投影)与水平投影(H投影)等宽。
一般情况下形体的三面投影图应同步进行,也可分步进行,但一定要遵循上述“三等”的投影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