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8年重庆大学主要工作回顾及2020年鉴

2018年重庆大学主要工作回顾及2020年鉴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建立对二级党组织巡察制度,完成对6个二级党组织的巡察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作风建设。2018年,学生获得各类国际、国家级奖项470项。2018年,学校全球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增加至7个,位列ESI全球排名第786位,与2017年同期相比前进115位。

2018年重庆大学主要工作回顾及2020年鉴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关键之年。一年来,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和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统领,以追求卓越为灵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加快“双一流”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态势新局面。

(一)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学校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对中央精神和政策的理解,持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保证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抓好组织建设和本领建设,着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党建质量年”建设。统筹完善党组织运行机制,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制度建设。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4个基层党组织分别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和“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1个教师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全国“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开展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工作,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融入学校发展全过程。加强监督检查教育,积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常态化推进巡视整改“回头看”,切实把巡视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对二级党组织巡察制度,完成对6个二级党组织的巡察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迈出新步伐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承建单位,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组织召开了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制订实施“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努力打造中国特色重大风格的一流本科教育。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强化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跨界培养”。升级改造传统工科专业,布局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医学与工程等新工科专业。获准立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推行以研究性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打造融“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获取”三位一体课堂教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含1项参与);获市级教学成果奖24项,其中一等奖12项。

坚持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大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革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善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衔接机制。统筹规划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完成“非全合一”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全面推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制订先进制造和能源环保两个领域工程博士培养方案,工程博士招生突破110人。加强研究生分类培养,开展跨学科导师及导师团队建设,提升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大力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深入推进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创新创业实践团队400余支。继续实施“启航计划”和“晨曦计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协同机制。完善学生资助体系。2018年,学生获得各类国际、国家级奖项470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喜获1金3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时隔九年再次捧得大赛“优胜杯”;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摘取唯一特等奖。

(三)稳步推动学科调整优化,全球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学校按照“双一流”建设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实施。创新学科发展机制,制定“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优化学科资源配置模式。与各学院签订《学科建设关键指标任务书》,切实增强聚焦内涵发展、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的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压实责任。

优化学科布局,深化内涵建设。继续重点加强智慧能源等3个一流学科群建设。高起点布局建设医学学科,成立医学高等研究院和医学院,推动重庆市肿瘤医院划转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与两江新区共建附属两江医院,组建“神经智能研究中心”。调整加强发展信息学科,调整组建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微电子通信工程学院,积极参与“重庆智能超算中心”建设。实施跨学科合作支持计划,启动组建“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心”等跨学科平台。

开展学科动态调整工作,撤销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增列“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化学、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2018年,学校全球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增加至7个,位列ESI全球排名第786位,与2017年同期相比前进115位。电气、土木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机械、动力、软件、工商管理等进入前10%。学校首次进入“软科世界高校排名”前500强。

(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抢抓创新驱动发展重大机遇,加快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布局完善“1+5”新型科研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聚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积极谋划面向未来学科建设的科研支撑领域,凝练和布局未来科技创新重点方向。

加快高水平科研平台布局,强化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积极参与“重庆科学城”建设,谋划推动“超瞬态物质大科学实验装置”建设,联合有关军工企业共建“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加快多功能风洞等一流学科科研平台建设。新增“复杂系统安全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等7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等3个教育部重点科研平台和“材料基因组工程”等2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在九龙坡区奠基开工,成功获批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和院士专家工作站

增强科研项目承担能力,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各类课题3 000余项,实到科研总经费14.78亿元,同比增长39.4%。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7项,重点类项目居全国第23位,直接经费1.43亿元,同比增长10%。牵头组织研制的生物实验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随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并在月面顺利开展工作。

强化科技成果培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为最近十年来再次获得;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创历史最好水平。高水平论文保持快速增长,学校教师在Nature正刊合作发表论文,实现历史突破;在Nature、Science、Cell子刊发表论文9篇;发表SCIE论文2 980篇,同比增长28.6%,其中一区论文增长28.1%;ESI高被引论文数从160篇增加至225篇;3篇论文入选“2017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位列全国高校第4位。(www.xing528.com)

认真落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大力实施人文社科振兴行动计划,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制订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教师科研项目成果及创作成果分类分级认定办法,建立健全质量导向、尊重差异的多元化综合性评价体系。新增国家级项目4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29项,位居“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第18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连续8年实现重大招标项目立项。人文社科及软科学研究活动到校经费4 322万元。

持续提升人文社科成果质量和水平,发表权威期刊论文58篇,同比增长7%;SSCI论文69篇,增长38%;出版专著41部,增长11%。获各类省部级奖项50项,其中,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2项,增长113%,其中包括3项一等奖,比上届增加2项;重庆市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首次获得鲁迅文学奖。

加强智库建设,服务科学决策。打造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等区域高端智库。新增1家“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推动学术期刊国际化转型发展,《重庆大学学报(英文版)》更名为Nano Materials Science(《纳米材料科学》);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镁合金学报》)入选SCIE收录期刊。

(五)启动实施“英才汇聚计划”,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对接重庆“筑巢引凤”工程,启动实施“英才汇聚计划”,设置“海外引才工作站(美国)”,举办“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实施“学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后备拔尖人才引育计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全年新引进专任教师130人,新增国家级人才20人。

健全人才聘用和培育体系,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制度、环境文化,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完善“预聘制”,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考核退出机制。坚持质量标准,突出绩效导向,制订绩效工资方案,强调履职尽责与绩效考核。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修订职称评审办法,严格教师职称评聘基本申报条件。

严把教师政治关,在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职称评审、激励表彰等环节,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师德宣传,大力培植和选树校园师德楷模,引导广大教师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教师楷模。1个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六)推进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放办学水平有了新提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双一流”建设。成立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与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国际化管理体制。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新签订国(境)外校际合作协议40个,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204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其中世界200强高校增加至46所。

拓展优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动辛辛那提联合学院提升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培养的首届62名学生顺利毕业,52名同学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其中超过50%的学生被海外名校录取。

大力推进人员国际化交流,新增1 000万元经费支持学生出国(境)访学交流,出国(境)学生超过3 000人次,较2017年翻了一番;教师因公临时出国(境)736批次、1 156人次;525名毕业学生赴海外深造学习。2名研究生被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录取为实习生。加强“留学重大”品牌建设,接收来自103个国家的1 706名国际学生。

提升国际协同创新能力,新增“高性能风电设施及其高效运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复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获批2.0项目。在九龙坡区启动国际校区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加快中新(重庆)国际联合研究院、中意创新产业园、中韩技术合作平台建设,吸引集聚海外优质教育和高端智力资源。

(七)积极营造良好内外发展环境,干事创业氛围呈现新面貌

学校坚持扎根重庆办学,全方位对接和服务重庆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制订并实施了《重庆大学服务重庆“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专门出台有关《支持方案》,从多个方面对学校提供实质性支持。加强多渠道筹资体系建设,争取到重庆市政府给予学校“双一流”建设1∶1现金配套支持,2018年已获配套资金2.57亿元;重庆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全年募集捐赠到账资金3 594万元,获批国家捐赠配比资金2 755万元。2018年,学校经费总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3.4亿元,增加4.98亿元,增长13%。

全面加强办学资源的统筹和优化配置,在办学基本条件保障方面继续保持高投入,全年投入达3.32亿元,推动办学条件和环境持续改善。完成中央礼堂等维修改造;加快推进信息科技大楼等重点基建项目建设;启动C校区医学高等研究院(医学院)等项目的论证设计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推动解决了学校住房、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已办理老校区800余套住房产权证及6栋住房栋证,完成2 500余套住房重置成本评估,启动高知楼等5栋700余套住房竣工验收,虎溪花园经济适用住房可取得完全产权。开展D级危房避险搬迁,启动“重大花园”二期项目建设等工作。落实将教职工校内医疗补助调整为市级公务员统筹。设置校园自助服务终端,建成“网上办事大厅”,开发完成新版办公自动化(OA)系统,校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提高。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心重视离退休工作,健全校院(部处)两级服务管理体制,畅通学校与老同志沟通渠道,2018年新增离退休人员健康休养费和养老金支出4 000余万元。高度重视工会、教代会工作,注重发挥他们在学校管理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和支持工会、教代会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提高团结师生、服务师生的本领和能力。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等“双一流”建设的多项关键指标上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些工作的推进和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拼出来的!也是学校老领导、老同志多年打基础、建平台、引人才、作奉献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工会、教代会通过推进民主监督管理、联系群众、服务教职工等,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学校2018年各项工作的完成、各项成绩的取得,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全校师生员工,向工会、教代会全体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需要充分肯定,努力需要充分认可。但环顾国际科技教育竞争,对标中央要求,对比重庆需要,对照学校愿景,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学校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主要是:学科较为传统,横向联系不畅,学科优化调整还需加快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需深入落实;科研创新引领和支撑能力不足,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还需持续提升;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四青”人才严重偏少,“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还需努力营造;开放办学水平较低,国际化发展步伐亟须加快;理念、制度、文化仍相对落后,整体办学氛围和条件还需不断改善。针对这些问题和差距,我们唯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担当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加快“双一流”建设,深化内涵式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