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理论移植困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价值引领功能探索

西方理论移植困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价值引领功能探索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近几年有些国内学者看到了理论与技术的适用性问题,在开发适合我国国情、文化土壤的理论与技术上有所努力,但是西方心理学理论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尚未褪去,西方理论移植问题困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育德”。陷阱一是将“价值中立”原则作为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实际上这是对《伦理守则》的一种片面解读。陷阱三是将“价值中立”原则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处理价值问题的遵循。

西方理论移植困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价值引领功能探索

尽管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心育思想,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心理学理论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实践与研究的发展历程看,“移植”了西方心理学理论,且在国外心理咨询的引入中慢慢发展起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到西方国家接受心理学理论学习,接受心理学咨询技术训练,然后再将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直接运用到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尽管近几年有些国内学者看到了理论与技术的适用性问题,在开发适合我国国情、文化土壤的理论与技术上有所努力,但是西方心理学理论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尚未褪去,西方理论移植问题困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育德”。

以“价值中立”理论为例,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价值观无条件地认同或接受,不能做任何指责和研判,也不指导来访者价值改变或价值选择。在咨询过程中,遵循“价值中立”原则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来访者可以感受到咨询师的尊重与认同,会产生较强的自我认同体验,而这种体验也有助于来访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生搬硬套,一以贯之地秉承“价值中立”原则,甚至将该原则泛化使用,掉进“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守‘价值中立’”的陷阱。

陷阱一是将“价值中立”原则作为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以下简称《伦理守则》)中指出,心理师应充分觉察自己的价值观,及其对寻求专业服务者的可能影响,并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的价值观,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寻求专业服务者或替其做重要决定。因此,有的咨询师便将《伦理守册》作为咨询过程中必须坚守“价值中立”原则的依据,认为坚持“价值中立”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原则,价值参与是违背咨询伦理的。实际上这是对《伦理守则》的一种片面解读。《伦理守则》强调对心理工作者提出“尊重”原则,而非“价值中立”原则,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号关系。(www.xing528.com)

陷阱二是将“价值中立”原则作为心理咨询所有流派的一致主张。实际上,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对“价值中立”原则的认识并不一致,在当前众多的心理咨询流派中,只有部分理论流派认同“价值中立”原则,很多理论流派对“价值中立”持有保留甚至否定意见。以上文提到的合理情绪疗法为例,合理情绪疗法强调引发不良情绪和行为的间接原因是激发事件,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所以,在咨询过程中主张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通过与其相辩论从而改变不合理信念,最终达到改变情绪的目的。所以,合理情绪疗法中不可避免会有价值参与,绝对的“价值中立”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陷阱三是将“价值中立”原则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处理价值问题的遵循。学者们一致认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价值问题客观存在,但是对于价值问题如何处理却并未形成共识。有些学者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学科属性,坚持科学心理学中“价值无涉”的观点,而有些学者则将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中立”直接扩展或外延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中立”,甚至担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参与会引起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成为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导火索。此外,学者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认识也不统一,尽管在教育部门出台的文件中多次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应当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但是有些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交叉”关系,甚至有些人还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划清界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