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墨度易掌握,因为墨属植物烟灰制造而成,易溶于水,水调墨没有任何障碍,可立马溶解、幻化。但国画色多数为石质,研细调胶而成,少量的、淡淡的渲染还可以,如果用重色、大面积泼彩,实在困难重重,宣纸载重色,纸首先会破损,色重、纸薄的矛盾很难解决。
国画色用墨做底之后,会有厚重感。颜色涂在未干的墨底上,效果不错,但容易出现在续色时,墨会跑掉的结果。干墨上色,也有好处,但也有不好处,就是墨色分离,尤其石类重色,往往会浮在墨上,很不好看;湿墨容易跑墨,留下色迹也不好看。
有一种办法是压墨法,在一块画面如果出现色相突出,不太协调时,可以在色上压墨。墨如浓淡有变化,会出现十分可喜的效果,如压不好就全盘皆输。
上世纪后期上海几位大画家,墨色不作调和,直接将色涂于画面,有的基本不用墨底,全用国画色,直接画枝干、花卉或小风景,给人感觉不太沉稳、不太厚重。由于宣纸性质所致,中国画颜料直接涂上画面,欠协调,不太雅观,有时真的有几分粗俗,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没有搞清楚颜料的特性,而形成的坏毛病。(www.xing528.com)
油画的画布是先要做底,做底后的油画不会浸油,涂上颜色比较均匀,还能起到光亮作用,色彩间不沉闷,画面呈喜庆调子。国画纸质其实像未做底的油画布,不盛色,没有光亮鲜活、生气的感觉,如果墨色太少,颜色又重就会艳俗。
墨与色相得益彰,但做起来没有那么简单。大批画家都用传统画法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如涂色勾线法,这种中间为重色、边缘线为浓墨的画法,若用于花鸟画还是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的,但还不是墨与色的有机结合,而真正墨色结合比较成功的画面要高雅得多,沉着稳健得多,有修养感。
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由于墨的优点过于强大,以至于人们,尤其造成我们的前辈画家对于颜料的轻视,从而使国画色墨脱节现象不断出现,甚至误认为这种错误是优点。中国画颜料要改进,若能有一种容易溶入水中的国画色,中国画就会锦上添花。现阶段我们辈画家,还是尽量做到墨色不脱节为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