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之前多数人“胸无成竹”。胸中没有竹的形象、姿态,没有竹的记忆和结构,故叫作胸无成竹。通过一段时间的写生练习,在逐渐地掌握竹的形象、长势、结体等特点并且烂记于胸后,胸中就形成了竹的模样,这时便叫作“胸有成竹”。“胸有成竹”是经过“胸无成竹”的阶段之后而形成的。任何事情在经过久而久之的锻炼,加之辛苦与才智都可以从“胸无成竹”变成“胸有成竹”。“胸无成竹”是练习的初始阶段而不是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当然是“胸有成竹”的。
“胸有成竹”是一个高级阶段的追求目标,这个目标并非不可达到,而是经过练习便可以达到的。“胸有成竹”就是硬标准,这是绘画中的中间形态。拿起笔,胸中竹子的样式、姿态、结体全都涌现了出来,“寥寥数笔,风姿绰约”,胸中的竹子生动地落在了画纸上,生动,机巧,错落有致,漂亮极了,这就是“胸有成竹”了。(www.xing528.com)
我这里讲的是另一种“胸无成竹”,不是未画竹前低级阶段的“胸无成竹”,而是最高境界的一种“胸无成竹”。这种胸无成竹是忘我的,当然更是忘竹的。高级的“胸无成竹”是胸中没有竹子,是没有以前固定模式的竹子,没有自己画会了、画惯了、画烂了的竹子,是笔与纸结合之后的新物种。不强调,不求是,不按原型造像,而是在潜意识里似是而非的,大概可能错误的随笔、随意、随神的产物。这种“胸无成竹”是有意忘却以前的“胸有成竹”,而画出另一类不一样的竹子,也就是追求新意,忘掉程式的艺术境界,这是画竹的至境,也是一切艺术向往的佳境。这种“胸无成竹”落笔之后,便是神来之笔,它的结果是十分传神的。传神就是记住了,画出了竹的大体样子,而不是呆板的细小末节。如老子所说,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胸无成竹”高级阶段。“胸有成竹”——“胸无成竹”是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