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景观减少,艺术误导,情绪受阻

人文景观减少,艺术误导,情绪受阻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加可悲的是,这些人造假景观会误导审美意趣,使一个原本鲜活的情绪活动迅速枯萎,甚至终止。这种人文景观在今天,甚至数百年来已很少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却被人为地嫁接在自己的画面中,使欣赏者查遍了画家的史料,也难解开其作画意图。不是所有的画都不要点景,而是尽量保持自然的原始本性,少一些人为的拙劣表演。

人文景观减少,艺术误导,情绪受阻

有一种盆景石可以浸水,也可以长一些苔藓之类的地衣。我在拉萨的朋友几乎每家一块,有的人家是纯粹赏石,任其呈现自然状态。有的则在自然石上加了许多附件,安放了“天桥”,修了“亭子”,甚至还“栽了树”,唯恐有人看不明白,这石头多么像一座奇峰兀立的山啊!你看这桥,这树,这亭子。

石头本是原始之物,怎么看都是纯自然的石头,只是想象扩大若干倍后,它就有点像一座山了。这种像也只能是表象,表面的轮廓,而质地无论如何与大山不产生关系。进一步加工,人为地添加许多塑料制品、陶瓷制品,就会不伦不类,反而减少了自然原性之美,增加了这些低劣的人工造假,就会大大减少石头自身的质地、纹路、形状、寓意。更加可悲的是,这些人造假景观会误导审美意趣,使一个原本鲜活的情绪活动迅速枯萎,甚至终止。

在当代中国画的作品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不知名的山,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长了几棵不伦不类的树,有那么几条莫名其妙的“瀑布”,站着几位上古时代遗存至今还没死掉的老头,当然也不知道他们是在感慨、哭泣、狂笑还是讲述自己的未来故事。

这种人文景观在今天,甚至数百年来已很少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却被人为地嫁接在自己的画面中,使欣赏者查遍了画家的史料,也难解开其作画意图。什么都没搞明白,怎么会进入到感动的层面呢?这种非驴非马、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概念画作,比比皆是。这都是在中国山水画走上极端之后的奇异现象。(www.xing528.com)

山水画的点景面临十分窘迫的困境。不点吧,怕观者比自己笨,看不懂自己画的地方是个什么;点了呢,往往就点错,点多,点偏,点坏,有些不死心,不甘心,不放心。哪怕是已十分有主见的画家,也离不了点景这种出力不讨好的献媚。点景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献媚,甚至是扭曲的谄媚。

人类的拙劣过了头就不知天高地厚。人与人可以比,人和天也想试比高,就让人笑掉大牙。画山水多一些真实自然,就多一分天意,天意难违,不要与上帝作对(指破坏自然,在山水画中胡乱点景违背自然法则,当然也就违背天意)。不是所有的画都不要点景,而是尽量保持自然的原始本性,少一些人为的拙劣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