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地区陶瓷工艺发展及特点

浙江地区陶瓷工艺发展及特点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均建有窑场。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青瓷中普遍以莲花为装饰。除青瓷外,东晋时开始的浙江德清窑系统和北齐时出现的北方的黑瓷以及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新成就。这时期的制陶工艺虽不及同时期的制瓷工艺那样发达,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浙江地区陶瓷工艺发展及特点

成就突出的是青瓷生产。这时期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是浙江、江苏和江西等地。其中尤以浙江的青瓷最著名。浙江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均建有窑场。它们分别属于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4个系统。越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余姚上虞一带,瓯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的温州一带,婺州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中部的金华地区,德清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杭嘉湖平原西端。其中,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的是越窑系统。这一系统的瓷器,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有所提高外,还采用了拍、印、镂、雕、堆和模制等方法,因而器物品种繁多,式样新颖,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满结合。瓷器胎质坚硬细腻,呈清灰色,釉色纯净,是这一时期青瓷产品中的佼佼者。江苏的青瓷产地主要在宜兴县丁蜀镇汤渡附近,因该地离均山不远,故称均山窑,其时代在东吴后期到西晋。它所生产的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越窑的风格相同,只是品种、质量逊于越窑。江西的青瓷生产,约始于三国时期,西晋时已有较大发展,主要产地在江西丰城罗湖一带。所产青瓷的造型与装饰均很简朴,不如同期的越窑产品优美。其他如长江中、上游的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区,约从晋代起也开始设窑烧制青瓷。

在南方青瓷发达的基础上,北方青瓷生产也发展起来。考古发掘表明,北方青瓷约始于北魏晚期。至今除山东淄博发现有北朝青瓷窑址外,其他地区还很少发现青瓷窑址。但是,墓葬出土的北朝青瓷器很多。其中以河北省出土的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1948年在景县封氏墓群出土的一批青瓷,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北方青瓷,它的年代约自北魏至隋初。这批青瓷主要是日用器皿,如壶、缸、杯、碗、托杯、大盘等。最有特色的是封子绘和祖氏墓出土的4件仰覆莲花尊,不仅体积高大(最高达60多厘米),造型雄浑,而且装饰华丽,集中运用了印贴、刻画和堆塑等艺术手法,是北方青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但从总体上看北方青瓷胎质比较粗糙,胎一般呈灰色,釉层较薄,多细纹片,呈灰绿或黄绿色,有些仅施半釉,且不很均匀,工艺技术不够成熟。由于北方青瓷的窑址现在发现的还很少,对北方青瓷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这时期青瓷的造型和纹饰均富有特色,品种和造型日益丰富。主要品种有盘口壶、唾壶、罐、盆、钵、碗、水盂、砚、香薰、鸡头壶、灯虎子等,反映了瓷器正在逐渐取代过去铜器和漆器的地位。这些器皿中造型最有特色的是蛙形水盂、熊形或狮形灯、鸡头壶和莲花尊。蛙形水盂以三国到西晋早、中期的造型最优美,如浙江上虞县东关出土的蛙形水盂。瓷灯的造型,在现存器物中,以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吴墓出土的一件刻有“甘露元年五月造”铭文的熊形灯最为生动。鸡头壶是三国末年两晋时期越窑和瓯窑创造的新品种,以后各地窑室均有烧制。早期的鸡头壶的鸡头只是简单的模仿自然,纯系装饰之用。东晋后,鸡头与器形融为一体,达到了实用与形式的有机结合。莲花尊的造型艺术性最高。河北景县封氏墓群、湖北武昌和江苏南京的六朝墓中均有类似的莲花尊出土。尊体以腹为中心,上下均以莲花瓣作装饰,设计别致、意匠新颖。

这时期青瓷的装饰手法,有模印、刻画、堆贴、塑饰、雕镂、釉彩变化等。其装饰纹样早期常用铺首纹、联珠纹等,最具有时代特色的纹样是莲花纹和忍冬纹(也称卷草纹)。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青瓷中普遍以莲花为装饰。这些现象说明,从商周开始的以动物纹样为主的装饰题材至此正在逐渐过渡到以植物纹样为中心的历史阶段,同时反映了佛教艺术对装饰题材的重要影响。(www.xing528.com)

除青瓷外,东晋时开始的浙江德清窑系统和北齐时出现的北方的黑瓷以及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新成就。其中白瓷的产生,为以后各种彩绘瓷器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时期的制陶工艺虽不及同时期的制瓷工艺那样发达,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日用器皿数量大减,陶制明器则大量流行。作为明器重要组成部分的陶塑——动物俑和人物俑,突破了前代陶俑古拙生硬的作风,而注重神态的刻画。肃然拱立的文吏俑、神气威武的武士俑、体态端庄的女侍俑以及从北朝才开始出现的骆驼俑,是这时期最有时代特色的陶塑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