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做外汇业务,必须具备有两套筹码,一套为本币,另一套为外币。外商银行均以本国货币为本币,如英商银行以英镑为本币,美、日以美元、日元为本币。外商银行的本币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一)发行钞票。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法令,大抵不准国家银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而对它们的商业银行则不然。为了便于榨取和掠夺国外资金,不但准予在国外设立分行,且准许在国外营业区域发行钞票和收取存款,如英商汇丰银行将其总行设在香港,分支机构遍设我国各大中城市,如京、沪、津、粤、汉以及沈阳、哈尔滨、青岛等地,不下几十处之多。它发行了大量钞票,通行各大经济地区。(www.xing528.com)
(二)收取存款。外商银行收取存款的方面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余、盐税。由于清朝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历次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各帝国主义在中国享有各种经济特权,中国海关以及盐务机关都由外国人把持其行政大权,他们随时把中国的关余和盐税送入外国银行。(2)送上门来的存款。由于内战不已,经济动荡不定,穷苦大众陷于颠沛离徙,而腰缠累累的显贵达官也感到地皮钱得不到安全保障,外商银行就利用这一时机大收存款,因此,大量闲散资金均送进外国银行,诸如清朝贵族庆王府、肃王府等,在外国银行均有巨额存款;已故江西督军陈光远等,在外国银行也有低利或无利的存储;国民党军阀商震以“文记”、“武记”的名义就存入花旗银行美金二百万元之多。但当时从民间搜刮来的人民的血汗钱存入外国银行的,何啻千万。(3)外国厂商的存款也是如此。许多外国厂商在津设有庞大机构,每日搜刮大量资金均存入外国银行,如开滦矿务局、英美烟公司(后改称颐中烟公司)、太古输船公司、太古洋行、卜内门洋行、美孚、德士古、亚细亚各煤油公司,以及法国电灯房、比国电车公司等等。这些外国厂矿、洋行等将攫夺来的巨额钱款存入外国银行后,调换成外汇就滚滚地流向了国外。英美烟公司也是如此。1939 年秋,芦沟桥事变后,上海中央银行已不再按官价出售外汇(官价为0.5,0.25或三角,即法币每元折合一先令二便士为0.25 或美元三角),市场行市常在5.5 左右(即法币每一百元合美元5.5 元,此系上海行市)。当时天津法币与伪联银券通用,但以伪联银券购买外汇时,必须先向市场购进法币,以之购买外汇才行。英美烟公司为当时购买外汇的大户。该公司每晨至合禄洋行售出伪联银券,动辄数亿元,变成法币后再买美汇。如是者直至1941 年12 月8 日太平洋战争发生后始止。至于该公司数年来购进若干外汇,因合禄洋行单据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全部毁灭,无法统计了,但确知其数字相当惊人。我记得英美烟公司国外总行曾函合禄洋行,大意谓敝津公司近年来委托贵行代为购买外汇,其金额之巨大,行市之克己,办事之敏捷,实赖贵公司之力,特具函致谢等语,即此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