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港分流口是长江口的第二级分汊口,它上承南支下段,下接南北港河段。南北港分流口附近暗沙罗列,变动频繁,特别是新浏河沙、中央沙、扁担沙或称“三沙”的互动分合对南、北港分汊口河段的河势演变产生较大影响,分流口呈现出“周期性的冲淤进退与上提下移”的摆动规律。
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的位置和分流通道的演变是不稳定的。1861—2007年2月,南、北港分流口位置下移和上提各3次,分流口的位置在石头沙至浏河口附近上下摆动。由于水流切滩产生新的通南、北港分流通道各有5次,见表5-11。其中,北港通道为老崇明水道、中央沙北水道、南门通道、新桥通道、新新桥通道;南港通道为宝山直水道、新崇明水道、新宝山水道、南沙头通道下段、宝山北水道。
表5-11 南北港分流通道变化一览表(www.xing528.com)
由于南支下段暗沙不断冲刷下移,通往南、北港的分流通道呈逐步偏转、扭曲、泄流不畅。分析表明,当南、北港分流口位置距石头沙钢标距离小于6.0km左右时,分流通道开始萎缩,直至消亡,最终通过切滩形成新的分流通道取代老通道。新桥通道形成之初,中央沙沙咀-5m线距石头沙钢标的距离为16.3km,其后沙咀-5m线逐年后退,至2007年2月,沙咀-5m线距石头沙钢标10.4km。由于中央沙圈围工程已实施,将彻底扭转中央沙头的持续冲刷后退,有利于新桥通道的稳定,并有效遏制新南沙头并靠中央沙的可能。
南、北港分流口和分流通道的频繁变迁,不仅直接影响南支下段的河势稳定,同时每一次新通道的产生,大量的切滩泥沙向下游南、北港搬运,加速南北港的淤积。因此,根据南支下段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抓住相对有利的河势条件,稳定南、北港分流口和分流通道,是保证南支下段和中央沙、青草沙及南、北港河势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