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资源流动的选择

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资源流动的选择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型职教集团本身结构具有复杂性,要实施好校企之间资源的伙伴关系共享,难度高于行业型职教集团。省市型职教集团主要是服务本省或地市而建立,省内优势企业集聚,资源提供相对充足,对校企间的资源共享效果来说,这一类型的集团应该是做得比较好的。

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资源流动的选择

同一系统中,事物发展总有相通性;事物发展中,也总存在两面性。我国职教集团,不管是区域型还是行业型,在践行资源共享的过程中,理念上应始终坚持培养方案与产业发展要求对接、课程标准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对接、学校教师与行业专家对接、专业建设与行业方向对接,努力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一)区分集团类型,共享资源整合经验

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的相互借鉴,既包括不同类型的集团与集团之间,主要是区域型和行业型。目前,行业型职教集团占到总量的77.88%,区域型职教集团仅占22.12%,[19]也包括同一类型的不同集团之间。在借鉴中注重分析可行性价值,在价值的探寻过程中思考促进资源高度整合、紧密型共享的发展模式。

行业型职教集团由于其主管单位明确且有省级及以上财政支持,成员单位核心利益和发展目标高度一致,组建和运行比较容易,专业相对单一,资源集成简单,在整合与共享上相对比较容易,校企之间的资源供应与共享都是在整个集团层面,共享程度比较高,且共享主要集中在本行业之内。区域型职教集团通常由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牵头,成员单位涉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各类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中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机构以及科研机构,专业门类比较多,资源的集成共享显得更为复杂。[20]所以,能否形成有效的资源集成共享,成为区域型职教集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点。但由于区域型职教集团中各类单位和部门,特别是行业企业,因其自身职业教育的利益需求而自愿参与,因此,职教集团在资源集成共享上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为校企间深化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但考虑到不管是企业还是学校专业都归属不同的行业门类,在集团整体层面共享校企资源可能相对比较困难,理想的共享路径应该是基于平台,在内部分行业以专业群的形式与之对接,即行业资源联盟共同体来实现和促进校企间优势资源的集聚与共享。

区域型职教集团本身结构具有复杂性,要实施好校企之间资源的伙伴关系共享,难度高于行业型职教集团。再加上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及发展状况不同,已有模式不一定适应所有的区域型职教集团,比如嘉兴欣禾职教集团就有其特有的镶嵌式集群合作模式,校企资源的伙伴共享实践还有待各集团的摸索创新,即各集团只有结合成员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才能促进集团合作的深入与长远发展,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行业型职教集团亦是如此,尽管成员单位都是服务于同一行业的学校、企业、科研组织、主管部门等,但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目的与价值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同一发展框架下也应实行差异化发展、和而不同。但不管是类型之间的差异性还是系统之内的不同,其基本特征都是职教集团,都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织,在资源共享实践中有一定的共性与可借鉴性。区域型职教集团资源的开放共享是在集成各成员单位已有职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共建支撑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区域职业教育的集约化和高效率发展。行业型职教集团资源的共建共享亦是在集聚同行业校企、行业部门等的行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成员单位核心利益和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专业相对单一,通过高度整合和优化配置行业资源,促进行业职业教育的成效化、优质化发展。嘉兴欣禾职教集团中产学共同体的合作模式和行业型职教集团有相似之处,都是以某一行业背景为基础,以专业群为纽带,虽然共同体的发展没有集团规范与成熟,但合作机制与运转方式却是可以互通有无。不管是区域型还是行业型职教集团,在资源共享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阻碍,一个理想化的职教集团形态,则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障碍并保障资源集成共享的有效运行,也就是在前文中提到的股份制合作形式。

(二)划分资源边界,确保整合共享质量

资源共享是职教集团所赋予的功能之一,所有成员均对集团资源享有使用权。基于集团平台的校企间资源共享,既是集团资源共享中的一部分,也是对集团资源共享程度、效能的一种深化,因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最终还是为了产业界(行业企业)和教育界(职业院校)的合作办学。但校企资源共享并不是所有的集团都能实现并做好,对于什么样的集团可以形成校企间的资源共享,什么样的集团适合校企间进行资源共享,都需要做出进一步界定。

基于集团的规定性来看,职教集团是指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组成,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为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以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活动等为主要任务,以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为目的的合作办学组织。集团成员中必须要有学校和企业,缺少其中之一便不能称之为职教集团。目前来看,所谓的“职教集团”中,有一些“校际联盟”“职业教育中心”“集团学校”等,是多所学校形成的联合体,或许有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但唯独缺少企业,像这类“集团”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团,若强说其是,那么在缺少企业成员参与的情况下,校企资源共享便无从谈起。(www.xing528.com)

基于集团规模,从服务范围上看有全国型、省市型、县区型。全国型职教集团主要以大型的行业型职教集团为主,集团成员单位及服务范围跨越省级区域范围,大型龙头企业、优势企业比较多,在资源集成规模上有很大的优势,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相对比较优质,但在效果上可能由于地域问题还有待商榷。省市型职教集团主要是服务本省或地市而建立,省内优势企业集聚,资源提供相对充足,对校企间的资源共享效果来说,这一类型的集团应该是做得比较好的。县区型职教集团主要是服务本县或某个区,这种集团一般规模比较小,内部企业大部分属于小微型,在资源集成上处于弱势,量和质都和前两种集团是没办法比的,所以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和效果会相对比较差。所以从规模上看,还是省市型这样的既有大中型企业,地域之间又联系紧密的集团对校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程度和效果上会更好一些。

基于资源种类,在职教集团这个平台上,校企之间可以共享的职业教育资源主要是人力资源、生产性资源、衍生资源和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师资资源,即企业为院校提供的专业技术过硬或管理岗的兼职教师资源和学校去企业实践或与企业进行合作项目开发的专业教师资源,此外还有顶岗实习或见习实训的学生资源。人力资源只要有供应,那么在校企之间的共享就相对比较容易,主要是基于集团内的资源库,根据各自所需进行协调配置。生产性资源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硬资源主要是实训中心、实训设备、工作室等空间实体;软资源则是指课程教学实践,即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建设以及项目化教学。实体性的资源在共享上比较容易,主要是为了共用;人才培养上的教化性资源在共享上做得比较多,既是校企合作的重点也是合作的难点,在开发上有很大上升空间。衍生资源包括研发资源、意识资源和就业平台。研发资源主要是技术服务,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本不仅是校企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难题。核心技术类的知识服务不太容易共享,除非集团内做好相关的专利保护政策;意识资源是无形与有形的结合,存在于校企的日常交流与项目往来中,也存在于企业制度文化与岗位工作流程中,是一种对职业认知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意识性的东西最容易强调但也最不容易做到,这一项资源的共享务必重视起来;就业平台主要是在合作中产生和扩大的就业路径,如在大众公司实习或培训过的学生,再去其他相关的企业工作相对也会比较容易,因为你之前有过让人信服的平台与经历,这就是品牌效应向心力。文化资源主要指校企间一些隐性意识的影响,最容易捕捉但也最难把握,不过,一旦在产教文化上实现融合,那么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对行业的热情、对职业的认可、对产业发展趋势的了解等,都会对准工作者产生受益一生的影响。

(三)定位成员结构,择校择企提升效能

职教集团中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实践,不管主观上想还是不想,都在客观地进行着,因为资源共享本就是职教集团本质功能之一,但共享程度、共享效果却是因不同集团而异,这不仅与集团类型、属性有关,与集团内部成员结构有关,也与集团自身发展建设程度大有关联。

职教集团中校企资源共享的程度与效果和内部资源供应者——企业和学校的规模与质量息息相关,什么样的企业、院校适合做集团的成员,什么样的成员能真正促进集团资源共享功能的发挥,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之于企业的选择,应该是有合作基础的、技术含量高的、社会声望好的企业能够为资源共享做更大的共享;之于学校的选择,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或者是有自己发展特色的、有某种特殊发展项目的、科研以及技术攻关能力比较强的院校,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益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的逐利性,有“利”可图才会更加有参与的积极性。

关于集团成员对象的选择,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生态系统内合作对象的相互选择是生物间和谐共生、长期共存的必然要求,如果职教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对合作共生伙伴盲目选择,则会给集团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职教集团对共生伙伴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主要是采用非竞争性的亲近度规则和关联度规则。这种规则很好地说明职教集团的地方根植性以及行业相近性能够促进职教集团的良性发展,这样的选择一般出现在集团发展初期,基于专业相关、地理相近的因素,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连续共生或是一体化共生的发展模式。二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倾向于采用竞争性选择规则。也就是在职教集团中以市场的形式来完成校企、校际之间的合作衔接,并且在职教集团不能全面把握合作对象的资质、人力等信息的情况下,它将会自动选择市场机制来确定合适的合作对象,在磨合中逐渐形成共生关系,随着合作的深化,这种共生关系还会向连续共生的模式演化。这个发展选择机制一般在职教集团的发展进入成熟期时才比较普遍地被采用。我国职教集团在建立之初就包含很多成员单位,在后续的探索发展过程中,对新加入成员的要求门槛很低,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更注重成员数量的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一味追求高速度、大规模,期望在短时间内把长期积累和暴露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是不现实的,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当前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竞争性选择规则对资源供应共享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职教集团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于校企学习空间的构建。职教集团对于校企成员的选择还应考虑到相互的学习性、知识性。职教集团既是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空间,亦是校企间一种新型的学习空间,这种基于社会伙伴关系的学习空间与传统的学习空间有所不同。传统学习空间强调通过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促进个体的提高,而集团伙伴关系式的学习空间是为了特定的群体目标而进行的群体间相互合作与学习。在这种交流、协作与共享的环境下,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开始发生变化:一是强化自我管理,开发出个体的知识库存以及自我意识;二是培养生活价值,形成诚信、友善、宽容的完善人格与职业伦理道德;三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倾听、观察、相互间的协作配合,以及计划、实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