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行为研究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行为研究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杭职院校企合作负责人的多番访谈,在整理分析语音材料的基础上,对校企共同体的责权配置模式进行深度挖掘,以便参考与借鉴。可以说,校企一体化的责权配置模式是建立在双方利益共赢的基础之上的。这说明,杭职院的校企共同体专业建设责权配置模式为学院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企业深切感受到自己在职业教育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行为研究

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办学应该是合作中实现双赢。在重视学校利益的同时,要不时思考企业从合作中得到了多少利益。企业对教育实施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最后在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开发、获得高质量毕业生和树立企业形象等方面受益。这种利益虽不能完全物质和量化,但达到一种双赢的平衡才是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合作过程中,始终要强调和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思量各方权益。通过对杭职院校企合作负责人的多番访谈,在整理分析语音材料的基础上,对校企共同体的责权配置模式进行深度挖掘,以便参考与借鉴。

(一)责权结合的创新动力——利益共赢

利益共赢是校企共同体得以建立与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尽管二者的利益诉求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但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具体表现在技术利益、人才利益、教育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建立校企共同体,正是基于利益共赢的思想,在双方或是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共同体成员的利益。利益共赢的前提和条件是利益分配依据的明确程度以及共同体各方对利益分配的满意程度等,并且一方的利益获得是以对方的利益获得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通过校企共同体的构建,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赢的利益结合体。可以说,校企一体化的责权配置模式是建立在双方利益共赢的基础之上的。

具体来讲,学校与合作的校企共同体企业方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不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而且强调校企共赢以他(企业)赢为律的原则。一方面,在校企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时时处处凸显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共同体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企业培养合格有用的高端型技能人。[12]另一方面,在校企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利益的沟通协调机制,保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合法的经济利益和人才利益诉求得到满足。如教师项目研发直接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教师的技术服务直接围绕企业产品开发;教师为企业员工培训以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利润为目的;学生的实训实习投保费由校方全部承担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学校与企业的核心利益诉求终究是高质量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培养不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其实质就是损害了企业应有的利益。但学校和企业的获利并不是以牺牲对方的利益为代价,更为重要的是双方通过共同体,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企业对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凸显出来。以杭职院友嘉模式为例,为解决机床操作类高技能性人才紧缺的问题,友嘉实业集团积极承办以培养这类专业人才为主的友嘉机电学院,友嘉机电学院被列入友嘉实业集团职工人才培养基地和下属企业运作,成为集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友嘉实业集团在学生实习实训方面也主动承担职责,保证在各专业实训工场中,企业向学校提供的设备随时更新,与市场发展保持同步。这种深层次的校企关系,使校企合作走向了学校和企业的真正利益“共赢”,大大增强了双方关系的稳定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合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依托友嘉实业集团合作的基础,2015年1月17日,杭职院与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西子航空工业学院。基于“合作”理念推动,双方快速找准了共同利益的切入点。在浙江的航空装备制造人才培养还处于空白阶段的大背景下,合作旨在用西子现代航空技术、友嘉实业集团的数控装备优势、杭职优良教育资源、校企现代学徒制度等,联合培养航空领域“金蓝领”。由此,校企双方共同搭建起“小实体大平台”,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也为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企业要求的制造类高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平台。

(二)责权统一的有效途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共同调整专业结构。在确保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专业建设责任的问题上,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校企共同体理事会审议、学校发展委员会审定等程序构成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确保专业结构及时调整、优化。学校推行“双专业负责人”制度,工作重点在于依托参与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合作企业,聘请企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能手来担任专业建设兼职负责人。学校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下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解,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请到学校共同商讨,各学院开展专业建设论证会,明晰每个专业对应的首岗,每个专业都要开展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分析,不断推进“岗位描述、任务分析、能力定位课程固化、教学安排、教学设计、资源选择、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教学反馈”10个环节,形成一个循环推进的专业定位基本思路。如国家级重点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其定位在培养女装制版师(杭州是女装之都);数控技术专业定位在培养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人员,以区别于中职(数控机床操作)和本科(数控系统设计)的培养定位。

据统计,经过专业建设和调整,杭职院各学院普遍实现了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完全对接,如友嘉机电学院全部专业设置覆盖友嘉企业人才需求75%。这说明,杭职院的校企共同体专业建设责权配置模式为学院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企业深切感受到自己在职业教育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

其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深层联通,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实行联通岗位、重构课堂是杭职院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建立二级学院院长与企业厂长(经理)联席会议制度,院长参与企业高层研讨会,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最新动态,与企业厂长经理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把握专业建设思路和方向,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专业负责人分工合作,专业组长与车间主任保持经常性联系,共同进行职业岗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任务分析,共同确定专业教学标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开发实训模块、技能考核标准及配套教材。这种课程开发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岗位的吻合程度。

以杭职院西子航空工业学院为例,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师傅团队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对接技术研发、工艺流程再造,以研究性课题引领教学,开展联合课题攻关、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共育高端制造业“金蓝领”。

第三,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实行“工厂型”课堂,除公共基础课外,全部实施岗位能力培养的现场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室和实训中心在同一地方,方便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管理学生。教师包括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专家,他们按照预先设置好的教学方案,完成各自的教学计划。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拥有集团的专业培训师资格)。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机制。为贯彻这一机制,学校采取在技术人员中加强教学水平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校企共同体责权配置模式下的企业专家不再完全等同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兼职教师,因为校企共同体的企业专家给学校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是其职责所在,各学院已融入成为合作企业的一部分。

第四,在实习实训方面,建设“教学工厂”“生产车间”等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企一体化的责权配置模式下,为了达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目的,在满足专业建设需要的同时也帮助企业加快完成生产任务,解决企业场地紧生产任务重等问题;同时企业师傅或者培训中心的专家也会给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因为这些都是被安排在教学计划之内的,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这样一来,有效的指导和完成学生的实习实训成为他们的工作成果之一。如杭州动漫游戏学院自2015年以来多措并举,协同推进,联手著名培训机构,搭建对外合作平台。与全国十佳CG企业“火星时代”深入洽谈,就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领域展开洽谈,积极争取合作共建,拓展学院影响力知名度,为学院今后发展争取更多合作平台。特别是西子航空工业学院成立之初,根据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将在航空制造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了能够更加深入、更加有针对性地联合培养航空人才,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入,杭职院相关专业学生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将全部由西子航空负责。这样一来,双方所负责的学生实习实训责任明确,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

第五,共同开展就业指导。借助校企共同体体制机制下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和校方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订单培养与定向培养等完全与岗位能力对接的培养模式的实施,将学生作为企业“准员工”进行管理,并将学校教学纳入企业岗位技能培训体系,真正实现毕业生的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方面,企业主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培训与实践,学院主要以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大学生创业资金资助渠道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学校提出“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了“通识教育(创业教育必修课)+创新教育(结合专业的创业教育)+专门教育(SYB创业培训和模拟公司实训)+创业实践”的“四阶段”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同时,学校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护犊资金”,为创业学生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扶助学生创新创业。学校与开发区共建的学生创业园已成为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累计吸纳了300余名学生参与创业,带动了1400余名学生就业。

第六,共同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实现“一体化”的基础上,学院成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专家有责任配合学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因此,七个学院相继建立了校企“双专业负责人制”,即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机制。企业选派一定人数的高水平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教师。他们不仅给集团的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还给学院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企业的多位工程师被聘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这样一来,学校的教师队伍总体上达到双师结构,逐步实现双方的“身份互认、角色互通”,即实训人员负责学生的实训,专业教师组织理论教学,实训人员与专业教师相互沟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商定教学内容,解决了学校实训上的难题。

学院教师则参与企业的科研和员工培训,围绕专业职业教育各教学环节,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管理、销售和服务一线,广泛深入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或修订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十余套,从根本上实现了校企一体化共同实施教学过程的问题。在西子航空工业学院的教学团队里,西子航空的工程师、企业高管走进杭职院,为学生开设课程和讲座等。同时,杭职院航空工业学院的老师也下车间,在位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西子航空基地进行教学实践。建立在双方共同需求基础上的“双师共育”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www.xing528.com)

第七,共同实施质量评价。在校企一体化责权配置模式中,企业是全程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企业安排专门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有了问题及时进行相关解答,详细记录他们的实习过程。这些任务不再是被看成与企业无关的,或者企业专家工作范围之外的事,而是企业员工的基本职责之一。实习结束之后,企业专家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这种由企业参与的评估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从而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职业院校应该实时、全面、整体地掌握了解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发展的现状。在校企共同体中,学生实践环节成绩的评定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实施;企业参与毕业生质量评价成为其职责所在,企业应负责跟踪记录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表现,并积极配合学校进行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学校要根据反馈回来的调查结果积极调整教学,修订专业教学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责权分明的约束机制——风险共担

校企共同体降低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风险。在风险共担的机制下,校企共同体采用了事前约束与事后约束两种机制。事前约束主要体现在杭职院与企业签订协议之前,双方在合作内容、合作路径、合作方式、合作手段、合作预期等方面,开展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谈判,尽可能比较全面地掌握对方的信息与情况,防止有悖于双方合作顺利进行的情况发生。通过事前约束机制,减少校企双方合作失败的概率,降低合作风险和合作的预期成本,提高合作成功的概率,提升合作的绩效。事后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杭职院与企业签订协议之后,双方共同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措施,如《校企共同体管理办法》《校企共同体内部运行机制》《友嘉机电学院校外实训基地运行实施办法》等,用制度约束双方的合作行为,以制度促进合作成效的提高,减少合作风险发生。

以杭职院友嘉机电学院为例。学校和友嘉集团相互支持,共担承担责任和义务,共同抵御风险,充分展现了“校企共同体”这一合作理念。在共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学校帮助友嘉集团解决设备销售的问题,集团通过招标形式向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销售总价达一千多万元的设备;同样,友嘉实业集团也为友嘉机电学院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集团每年优先选聘50—100名毕业生进入其分布于全球的企业。正是在风险共担的前提下,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友嘉模式的成功。

(四)责权分配的实施载体——创新管理模式

经过多年校企合作的实践,杭职院总结出“校企合作之共赢,必须以他赢为律”。因此学校现行管理制度与企业运行有机融合。通过相互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以协议的形式缔结的利益实体(二级学院),其主要特征是共同规划、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实施“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三位一体的校企紧密型管理模式(见图3-4)。学校实行学校总管和学院分级相对独立的管理制度,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在校企共同体外部制度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从合作方式、组织机构、合作领域、双方权责、合作期限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校企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在校内院系管理办法方面,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定《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系两级管理办法》,其中包括学院人事管理职责办法、学生管理职责办法等,明确规定了各院系各部门的权限与责任,探索出一条高效的合作管理新途径,有效地提高了学院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合作实效。

在政府的引导下,杭职院与主流企业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的形式缔约,先后建立起来多个二级学院。校企共同体(二级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二级学院院长负责制;由校企共同管理,责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建理事会。校企共同体的理事会结构一般由7个理事组成,按照企业出任理事长、校方副理事长,企业人数多于校方(一般是4∶3)的原则安排,保证企业对共同体的“主体发言权”和责任担当,在制度安排上充分体现“企业主体”。校企共同体理事会主要行使以下职责:研究和制订二级学院的发展规划,审议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原则,审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方案等重大事项,审议办学规模、招生计划等。同时,二级学院与学校之间实行二级管理。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双方交叉选派,并由理事会任命。院长执行理事会决定并全面负责二级学院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同时接受二级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校企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如图3-5所示。

图3-4 校企共同体——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示意

图3-5 校企共同体的运行机制示意

(五)责权配置的建构保障——政府的协调与投入

政府的政策支持不仅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条件。政府拥有支配资金和组织调控能力,是校企合作的政策和环境创造者,能够承担一定的校企合作风险。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校企合作责权配置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在政府的引领下推动组建的校企共同体,有了政府的介入,将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规范了校企的责权配置问题。杭州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2018〕81号)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其中,企业要依法建立职工职业培训和教育制度,并依法承担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任务并支付相应实习报酬。

除提供政策支持方面,杭州市政府还积极参与办学,监控办学过程,提供资金支持,并为校企共同体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在宣传中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如杭职院与彩虹健康产业发展(杭州)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杭职院主动对接企业,融入政府部门培训体系,与杭州市民政局、上城区政府、拱墅区人社局等部门就政策与资金支持、资源共享、学生联合培养、在职人员专业培训与转岗培训等方面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参与其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开发针对性培训课程。同时,杭职院与特检院、容安培训公司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依托友嘉机电学院共建电梯培训中心。其中企业占60%股份,特检院占10%股份,学校占30%股份。该中心使电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和“小班化教学”。该基地实行小班化教学,在升降梯、自动扶梯的真实环境中手把手地教学生,从培训教室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都按照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杭职院的电梯培训中心成为政企校三方联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合作三方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能够建立一套能够涵盖各类电梯型号和品牌、覆盖初级到技师技能等级的电梯行业人员技能培训和认证体系,探索并建立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的电梯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以提升人才培养的品位与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