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源自对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抽象和提炼,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普适方法。正如学者卡罗尔所表述的一样,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31]换言之,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尽相同,履行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实践也显著差异,并形成了侧重慈善捐助、校企合作和社区协作三种较为常见的模式。
(一)慈善捐助型
首先,慈善捐助型对企业的要求。慈善捐助型是企业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其对象通常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职业院校学生。当前,我国正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规划、项目引领和财政支持,更需要千千万万的企业秉承企业公民的职责,关心、关注和回馈职业教育。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履行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应视企业自身状态而定,通常企业规模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成正相关。由于慈善捐助型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对企业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往往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反过来,也只有发展成熟、实力强劲和财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才具备成熟的对外应变机制和担负慈善捐助的能力。
其次,慈善捐助型的实践形式。从对大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文本分析可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职业教育慈善行为,并结合国家精准扶贫计划和一带一路建设,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增加求学机会、改善求学条件、提升求学成效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也形成了许多可供借鉴推广的实践经验。一是筹建职业院校,如中煤集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成立中煤职业技术学院,为10家企业培训采矿、通风、地质和机电等方面的紧缺人才,以提高一线员工操作、维护自动化设备的技术水平。二是捐助教学设施,与普通教育相比,面向岗位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对教学用具的需求更大,像汽修专业迫切需要用于教学的拆解车辆,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汽车的内部结构和运作原理。三是开展助学基金项目,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依据“扶贫先扶智”的原则,一方面尤为重视当地的技术培训,积极承担并开展职业教育扶贫项目,帮助和支持建档立卡家庭的孩子完成免费的职业教育及培训,甚至根据“择优推荐、双向选择”原则,安排学生到下属企业就业;另一方面则通过设立助学公益基金广泛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为他们尽可能创造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四是创立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是慈善公益行为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等都以协会为组织基础,成功打造各具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和运作机制。毋庸置疑,从社会影响来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慈善帮扶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社会各界长期的好感、信赖和支持。
(二)校企合作型
首先,校企合作型对企业的要求。校企合作型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前企业履行职业教育社会责任最为普遍的形式,源于其对参与企业相对宽泛的要求。一直以来,校企合作是关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命题,它是一个系统的办学过程,不仅关系办学主体,即由谁投资、由谁管理的问题,也涉及办学目标定位、办学模式构建等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而且学校和企业两大办学主体的权责分配比例也会深刻影响合作的形式和程度。与慈善捐助型相比,校企合作型既注重与大型企业的联合培养,也注重与中小微企业的教育合作,呈现出合作企业类型丰富、形式多元和灵活多变的特征。(www.xing528.com)
其次,校企合作型的实践形式。依据学习地点,校企合作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企业名称命名的独立学院,类似于“校中厂”的形式,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以利益与共、文化相通、成果共享为基础的“校企共同体”高职教育特色办学模式,下设达利女装、友嘉机电、青年汽车等多个二级学院。二是以经营企业的理念来供应教育服务,类似于“厂中校”的形式,通过在企业中设立产学研实训基地,以真实的职业环境对学生进行岗位规范训练,以真实的科研项目为教师提供价值服务,以真实的成果加速校企间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当然,无论哪一种形式,均契合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校“教学”目标和企业“生产”目标的统一,彰显了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
再次,校企合作型的发展阶段。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本身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多元、程度不断深化和责任不断内化的动态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企业单向接受学生实习的配合阶段。这一时期企业处于相对被动状态,而且也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和责任意识。二是校企联合双向建设阶段。这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已经萌芽,也认识到参与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外在政策的要求,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主要以订单培养的形式呈现,并参与课程标准编写、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多个培养环节,为企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储备人才。三是校企一体交互合作阶段。企业与学校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彼此权衡利弊后的选择,但相比于前两阶段,这一时期随着商业制度文化的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普遍增强,既意识到参与职业教育有利,也提高了自我履约性,并涌现了集团化、混合所有制等新型办学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参与职业院校合作,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不仅在安亭本部与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同时也积极推进沪外工厂,如仪征、长沙和乌鲁木齐等地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三)社区协作型
首先,社区协作型对企业的要求。社区,顾名思义,它将活动规定在一个特定区域范围,社区内的组织存在地域上相连和利益上相关的关系。社区是企业重要劳动力的来源,出于责任道义,一个社区中的企业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天然具有为该社区提供服务的责任。这些服务在职业教育方面具体体现为提供科技服务、改善居民文娱条件、加强居民文化素质、提升居民生活技能和保障居民就业水平等。一般而言,社区协作型并没有设定企业参与门槛,但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参与社区职业教育的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属性,如金融业、传统农业等在参与社区职业教育方面表现较好。
其次,社区协作型的实践形式。面向社区开放办学,建立社区和职业教育联动机制是新时期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拓展职业教育发展功能和扩大职业教育服务面向的新路径。企业作为重要参与主体,也在积极探索社区职业教育的各类实践形式。一是技能培训。我国社区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较缓,目前技能培训依然是首要需求,也自然成为企业参与社区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实践形式,如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遵循“社区共建”的理念成立了“微孝帮”社群,定期邀请专业讲师对“孝客们”进行专业培训,为社区群众创造就业机会。二是技术指导,如新希望集团发挥在畜牧业方面技术、规模和组织等综合优势对农户进行科学养殖技术指导,以提高农户的养殖效率和经济收益。三是提供文娱服务,如一些房地产企业面向社区,提供居家护理、紧急救助和文化娱乐等多项服务以增进社区情感联系。此外,随着国家对社区职业教育的重视,并将之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建构,企业在现有实践方式的基础上,还应积极联络社区内的职业院校,围绕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等内容深化合作,充分发挥企业服务社区、区域和社会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