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软横跨测量计算方法-接触网施工

软横跨测量计算方法-接触网施工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软横跨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以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本任务的重点是掌握施工中接触网软横跨的现场测量、计算的方法。(三)软横跨结构设计原则我国目前采用的软横跨安装形式为绝缘式软横跨,即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均对地绝缘。

软横跨测量计算方法-接触网施工

【任务描述】

多股道的接触悬挂借助数根横向线索悬挂到布置在这些线路两侧的两根支柱上,这种装置称为软横跨。软横跨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以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本任务的重点是掌握施工中接触网软横跨的现场测量、计算的方法。

一、理论部分

(一)软横跨的作用

软横跨用以支持三股道以上的站场股道区间段或道岔区段,由于股道间距小,无法采用腕臂支柱装置而将接触悬挂设备的重力用软横跨来承担,起承受、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软横跨的组成结构

软横跨由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直吊弦、斜拉线及连接零件组成。横向承力索用来承受接触悬挂及其支持结构的重力组成的垂直荷载,上部固定绳用来承受承力索的水平荷载,下部固定绳用来承受接触线的水平荷载,直吊弦用来传递接触悬挂的垂直荷载,斜拉线用来传递接触悬挂的水平荷载,其结构如图3-1-1所示。

图3-1-1 软横跨示意图

1—横向承力索;2—上部固定绳;3—下部固定绳;4—直吊线;5—斜吊线;6—纵向承力索;
7—定位器;8—接触线;9—悬式绝缘子;10—钢柱;11—站台。

横向承力索是软横跨的主要构件,承受各股道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垂直负荷,根据负载质(重)量有单根承力索组成的单横向承力索和双根承力索组成的双横向承力索。横向承力索具有一定的弛度,一般为横向跨距的1/10~1/8。

横向承力索下方布置有上、下部定位索,用在水平方向固定线索。上部定位索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纵向承力索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下部定位索的作用是固定定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定位索之间用双股镀锌铁线或软态不锈钢丝绞制的垂直吊线连接,上、下部定位索之间用双股镀锌铁线或软态不锈钢丝绞制的斜吊线连接。

(三)软横跨结构设计原则

我国目前采用的软横跨安装形式为绝缘式软横跨,即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均对地绝缘。

软横跨结构设计通常原则如下:

(1)软横跨支柱采用钢柱或混凝土支柱。混凝土软横跨柱比钢柱重,但也具有钢柱无法比拟的抗腐蚀能力,而且其结构尺寸小,利于在股道及岔区等线间距较小的地方使用。同时,混凝土软横跨支柱比钢柱制造成本低。

(2)横向承力索承重较大,一般选用截面面积为70 mm2或80 mm2的镀锌钢绞线,软横跨悬挂6支以下时采用单横承力索,悬挂6支及以上接触悬挂时采用双横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索只承受水平力,负载不大,所以一般采用截面面积为50 mm2的镀锌钢绞线。

(3)软横跨上安装的各种节点应满足接触悬挂工作位置的要求。

(4)横承力索最低点至上部定位索间距离为400~600 mm,接触线至下部定位索间的距离不小于300 mm。上、下部定位索间的距离应根据接触悬挂的结构高度而定。

(5)绝缘子选用应根据具体工程设计,综合考虑现场环境污秽等级、绝缘泄露距离等因素确定,上下定位索两端绝缘子瓷裙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为700~800 mm,以保证带电检修时的作业安全。柱顶内缘至横承力索两端绝缘子瓷裙的最小距离应满足空气绝缘间隙的要求。

(6)软横跨横承力索及上、下部定位索弛度的调整,是利用安装在钢柱上的柞头杆端部螺纹进行调节的,在钢筋混凝土柱上则采用调整螺钉调节的。为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定位索松弛,一般在上、下部定位索受力小的一侧安装弹簧补偿器,弹簧补偿器型号根据软横跨跨度选取。

(四)软横跨的优缺点

由于软横跨不需要在股道间各自单独立杆,最明显的优点是减少了股道间的支柱、腕臂支持装置的数量,其工程造价相对独立支柱式结构要低,而且由于股道间距小,立杆后支柱限界相对较小,会对行车造成限制,采用软横跨结构后减少了线间立杆,可以降低对行车组织的影响。同时绝缘式软横跨便于带电检修。

但软横跨结构较为复杂,安装调整比较困难。而且软横跨结构在受电弓通过的过程中,各个接触悬挂系统之间相互有影响,会导致弓网之间接触效果不良,因此软横跨主要用于运行速度在160 km/h以下的系统中。

二、任务实施

(一)实施的工艺流程(见图3-1-2)

图3-1-2 任务实施流程

(二)施工组织准备

1.人员准备(见表3-1-2)

表3-1-2 人员组织表

2.工机具准备(见表3-1-2)

表3-1-2 施工应用工机具

(三)现场测量

1.测量准备

根据设计平面图绘制测量示意图,如图3-1-3所示。

图3-1-3 测量示意图

2.测 量

1)电化股道曲线超高的测定

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调平仪器。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3-1-4所示,现场计算出H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混凝土支柱为最高轨面至地线孔的距离),并用红油漆将其标注在支柱上。

图3-1-3 测基础面相对标高示意图

2)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

用50 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CX1,CX2,(或CX1′,CX2′)和各线间距a2、a3、a4、a5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3-1-5所示。

3)测定d值

经纬仪于A支柱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位置(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用钢卷尺配合量取d1值。以相同的方法测量B支柱的d2值,如图3-1-6所示。

图3-1-5 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示意图

图3-1-6 测定d值示意图

(四)数据计算

1.整理测量数据,建立测量计算数据表(见表3-1-3)

表3-1-3 测量数据表(www.xing528.com)

注:1.减零件长度为节点1至节点4的零件连接长度。
2.节点8或节点9位置为所在股道间位置。
3.股道数为该组软横跨股道总数。
4.节点有拉出值项,以左支柱相邻股道开始依次向右排列。若节点方向是朝左支柱侧,则节点前加英文大写字母Z,若是朝右支柱侧拉,则节点前加大写英文字母Y,拉出值按平面图标示填写悬挂点在曲线处时,拉出值应考虑超高。

2.计 算

1)支柱斜率

钢筋混凝土柱:

式中 10.8——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耳环孔至地线孔的距离,m。

钢柱:

式中 15(13)——钢柱高度,m。

2)上部固定绳的总长

钢筋混凝土柱:

钢柱:

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时取“+”。

3)下部固定绳的总长

钢筋混凝土柱:

钢柱:

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取“+”。股道间距a依前述实测和计算得出数据。

4)横向承力索悬挂点至上部固定绳间距离

钢筋混凝土柱:

钢柱:

5)横向承力索悬挂点至最低吊弦点的距离

f=h-最低点吊弦长度

估计最低点,计算1l,l2值。

6)计算各节点重量F

注:节点重量需根据组成节点的零件总重计算。

7)计算悬挂重量对横向承力索悬挂点的力矩和M0

8)求软横跨最低点左侧与最低点相邻的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的竖垂直分力

利用公式进行软横跨计算,选择横向承力索最低点时:当求出的Y值符合判别式0 ≤Y ≤Fi,说明最低点选对了,否则说明选错了。当Y<0时,则最低点应向左移:当 Y>Fi时,则最低点应右移:如Y=0或 Y=F1,则说明横向承力索有两个最低点。当Y=0时,另一个最低点在所选的最低点左侧;当 Y=F1时,另一个最低点在所选的最低点的右侧。

9)求横向承力索的水平分力

10)求相邻两重垂吊弦的高度差K

最低点左边:

最低点右边:

横向承力索各分段长:

将计算所得结果进行检验,确认无误后填入软横跨示意图。

三、任务考核

(1)人员:以作业组为单位。

(2)操作时间:规定时间为40 min。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加分也不扣分;每超时1 min,从总分中扣2分;超时10 min,停止作业。

(3)考核标准:见表3-1-4。

表3-1-4 考核记录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