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从体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受制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受到历史、文化、生活习惯、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体育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为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自主选择和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
1.体育的起源
关于体育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大家都认可体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而出现和不断完善的。因此,体育的出现是以人类的活动为前提,以人类体质的完善和心理的发展为条件,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基础,且和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
关于体育的起源目前主要有游戏起源说、战争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祭祀仪式起源说、爱情起源说、模仿起源说、余力论起源说等。游戏起源说认为,在人类社会初期,游戏是教育儿童的一种手段,而体育即为一种逐渐发展形成的特殊游戏形式。战争起源说认为,体育是源于战争、服务于战争需求而逐渐演化到和平时期的一种竞争或健身愉悦手段。劳动起源说认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劳动,而劳动又离不开奔跑、跳跃、攀爬等身体活动,劳动作为实践活动的最初形态,对体育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祭祀仪式起源说认为,体育源于古人对天、神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对祖先的怀念和追思。爱情起源说认为,体育源于人们为进行婚姻、婚配而进行的活动。模仿起源说认为,体育起源于人们对外界事物或动物的模仿,进而形成了相应的各种体育活动。余力论起源说认为,体育源于人类精力过于旺盛而进行的余力消遣或发泄。
2.体育的发展
(1)我国奴隶社会体育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体育只是感知阶段的体育,萌生出的体育活动几乎都从属于其他活动。如夏、商、周、春秋时代,由于频繁的战争,射、御、角力、拳搏、奔跑、跳跃、剑术等被当作军事操练和熟悉兵法、阵法的手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字的出现,产生了学校体育,有关体育的内容也有了文字记载。如周代学校教育实行文武结合,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御和乐中的舞都包含体育的因素;同时,奴隶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享乐的需要,发展了一些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如泛舟、划船、打猎、赛马等。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孙武的《孙子兵法》就包括了不少有关身体训练的体育内容。
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各国在变法中都很尚武,提倡结合军事训练开展体育活动。诸子百家也多提倡讲武,如墨子主张把射、御定为选拔贤士的标准,依此予以赏罚等。这一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繁荣,医学、养生学和民间的体育活动也得到了发展,民间的体育娱乐活动非常活跃。
(2)我国封建社会体育的发展(www.xing528.com)
汉朝时,在“养生观”上出现了唯物主义的“寿命论”“无神论”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还出现了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医疗体育,如导引养生、五禽戏等。特别是名医华佗所创的五禽戏,以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根据人体结构和血脉流通的传统中医生理机制,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以活动身躯、促进体内血气运行,颇有强身祛病的价值,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和体育的宝贵遗产。由于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角抵戏兴盛于世,其中与体育有关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跋等)、杂技(其中有倒立、爬绳、爬竿、柔术等动作)、舞蹈(剑戟舞、蹴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跷等活动。有的活动后来发展成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有的活动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在体育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们强身祛病、活动量大的运动项目如角抵、跳鞠等被废弃,而那些可供统治者享乐的歌舞、百戏等项目则得到提倡,致使体育走上歧途,但在客观上也相应地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养生术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尤其在唐朝,由于全国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繁荣昌盛、和平统一,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体育的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隋唐时期体育活动的特点是:范围广、规模大,上起宫廷及文官武将,下至平民百姓。如隋炀帝召集全国体育、杂技、乐舞能手综合表演的“角抵大戏”“经月而罢”,简直相当于一次全国运动会。隋唐时期,体育运动项目繁多,技艺高超,仅球类运动就有马球、蹴鞠、步打球、十五柱球、踏球、抛球等。同时,医学和各种导引、养生术都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中关于养生、导引、按摩的理论,对当时和后世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在军事武艺方面,骑射、剑术、角抵、硬气功等,不论是教习方法还是技艺水平,都较汉代有了发展和提高。另外,民间的体育活动,如拔河、荡秋千、竞渡、滑雪、滑冰、登高、射鸭(一种嬉水活动)、棋类等在当时都很盛行。
宋、元、明、清时代,体育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变化。北宋时代由于沿袭了武举制,又加上王安石变法,提倡富国强兵,对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刺激作用。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设武举,立武学,仿古代寓兵于农,实行卫所制度,“农时则耕,闲时练习”,因而粮多兵强。清初为了抵御沙俄侵略,实行了讲武绥远、御敌防疆的政策。康乾盛世,考试制度也沿袭了武举制,甚至规定文科考试先考骑术,不合格者不准参加考试;练兵制度也比较完整。因而,那个时期不仅军队精良,而且民间也涌现出许多武艺高超的名人壮士。在明清之际,中国武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但乾隆之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鸦片大量输入,毒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加之清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禁民习武”,致使民众体质日衰,体育也由此一蹶不振。
(3)我国现代社会体育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体育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体育的发展才逐渐复苏。194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所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1950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新中国第一本体育杂志《新体育》题了刊头。1952年,为了祝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毛泽东主席为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朱德副主席也为大会题词“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现今改名为体育总局),之后又陆续健全了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县的体育运动委员会(现今改名为体育局)。随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地方体育科学学会及各单科学会又相继成立,我国体育机构才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改革开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发展的重视,我国的体育发展逐渐兴盛起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教练员非常关怀,优秀运动员经常被邀请到中南海或人民大会堂做客。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也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体育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平时在公园、校园、街头及体育场(馆)里到处可见做操、跑步、打球、游戏等各种体育活动,武术热、气功热、健身操热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条例来保证学校体育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我国学校体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对体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对我国体育各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的介入,不仅使得体育场地、仪器、设施、设备、装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也带来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手段,更好地指导人们进行运动和训练。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等各方面均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的体育发展进入了蓬勃快速发展期,我国正从一个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快速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