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国际化与教学模式创新:中外双校园交换生教学模式分析

教育国际化与教学模式创新:中外双校园交换生教学模式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外双校园交换生教学模式优势促进交流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中外双校园交换生教学有利于提高参与国教育和接收院校的国际知名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吸引优秀的学生。二是交换生在出国(境)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回到自己的母校,交换生回国后可以在学校与同学分享经验,同样可以在家实现国际化。我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与西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明显不同。

)中外双校园交换生教学模式优势

(1)促进交流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资源重新分配及合理配置成为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点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教育资源已经饱和甚至过剩。这些国家拥有许多名校,但生源有限。西方人在理念上也常将教育视为一种服务产业。近期由于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的政府拨款与私人或企业捐款逐年下降,这些国家的高校急需开拓国外市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在办学经费和各种条件上相比较而言占有绝对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吸引学生,由此率先推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又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占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而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经验来改革本国的高等教育,也急需与发达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以此来提高本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同时拓展国人的国际文化视野,加速本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实施交换生项目是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充足的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高校的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及设备等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设置与浪费。对于发展中与不发达国家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科学技术与教育相对落后的高校,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与教育资源相对充足的发达国家的高校间进行合作,互派学生出国学习,利用比较优势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

(2)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强国家软实力。中外双校园交换生教学有利于提高参与国教育和接收院校的国际知名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吸引优秀的学生。对教育系统来说,强大的国际教育元素是十分重要的,国外的教学方式对本国教育事业产生影响,帮助提高国内教育水平。目前,我国高校在知名度、竞争力等方面还远远比不上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我国高校同国(境)外高校的交流不够。通过交换生项目,可以提高大学的开放程度。同时,在交换生交流过程中展示接收学校的发展与成就,无疑会对提高接收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大有裨益,其教育质量及科研实力会吸引更多的除交换生项目之外的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发展,为学校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如果外国学生认为某种教育制度很完备,教育质量很高,并希望接受这种教育,这种教育制度将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外国学生。若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优秀交换生,交换院校的教育将更有活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交换生项目传播文化,提高参与国在国际教育、政治活动中的影响力,增强参与国在国际活动中的国家软实力。

(3)加快高校国际化进程,促进知识传播。实施交换生项目有利于加快高校国际化进程。一是接收交换生并鼓励这些交换生与本校学生、教师进行交流。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很多机会出国接受教育。没有出国(境)学习机会的同学与那些交换生进行交流学习,能够增加自己对其他国家的了解。很多欧洲国家认为这种“在家实现国际化”的策略在提高学生国际化程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交换生在出国(境)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回到自己的母校,交换生回国后可以在学校与同学分享经验,同样可以在家实现国际化。三是国际间的学生流动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以及增加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学生流动会增强交换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交换国之间的了解,促进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和增加贸易。特别是在交换生的派出国与接收国之间,由于参与的交换生对接收国的相关政策规定、做法、文化和习俗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了解,相对于其他国家,他们将更愿意选择与接收国家之间进行文化的交流和贸易活动,并促进交换国之间在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

(4)提高学生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学生流动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加对先进技术和事物的理解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等,而这种进步远非在国内学习所能及。交换生进入国(境)外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后,会接触到自己学校没有开设的新的课程,接触到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些都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改变思维模式。交换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生活,更能充分地体验异国文化和习俗,熟悉他国,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这些都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开阔胸襟和视野。交换学习还能认识许多国(境)外的朋友。交换生的异地教育经历不仅让他们了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提高自己的外语熟练程度以及自身能力和素质,也易使交换生在以后的就业中得到更多的跨(境)国就业机会。(www.xing528.com)

)校园交换生教学模式劣势

交换生一般在国外培养时间较短。由于时间的限制,交换生不能深入了解国外的风俗文化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选拨标准不严格。很多语言水平不达标的学生,想借着交换生这一渠道出国,而真正出国之后他们的能力不能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国际合作办学对国外高校课程、教材、师资、教学模式等的引入其实是引入国外教学文化的过程,并且国际教学文化是性质相异的两种文化。由此可以认为,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在与教学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可能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世界范围内开展跨国高等教育较早的一些国家或地区来看,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比如,香港地区很多学生反映无法全面吸收跨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授课,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考试的组成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学生认为国外课程的运作缺乏对香港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跨国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也引起了某些教育资源输出国的关注。例如,澳大利亚校长委员会(AvCc)主张澳大利亚大学对境外提供课程和合作项目之前,必须进行跨文化项目培训,以利于教育资源的输出。由此看来,对合作办学国际双方来讲,不论哪一方,如果漠视中外教学文化的冲突有可能导致国际合作办学失去其应有意义。

我们引进的课程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其内容都是按照西方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来编写,这样的课程由生长于不同社会背景文化的学生来学习,其效果是值得怀疑的。教学观念上的冲突同样如此。我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与西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明显不同。尽管我们早已意识到这种观念差异,并为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做出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但是传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我国高校教学中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两种教学观念的冲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有所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