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方单校园全英文教学模式的优势
中方单校园全英文教学创造全英文环境,培养学生听力及语感,弥补学生在英语语言环境上的不足。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是我国英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困难,也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在长期英语学习后仍然处于“聋哑状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英语课堂上实行全英文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全英文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用英语思考和表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听力及语感的目的。
在英语课堂上实行全英文教学能增加英文输入量,为学生英文输出打下基础。有输入才有输出。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输入缺乏的情况之下,其英语输出必然贫乏。除了阅读之外,英语交流也是增加英文输入量的途径之一。这种交流可以给学生增加英文输入量,为他们的英文输出打下基础。
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之下,学生被迫用英语思考。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中,学生必须尽可能地用英文表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英文输出可以巩固输入的内容,使所学语言知识在反复的输出中在学生的脑海中加深印象。
(二)中方单校园全英文教学模式的弊端(www.xing528.com)
(1)教师全英文教学的水平有待提高。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英语表达是学生模仿的样版,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英文知识构成和英文表达方式。教师的英文发音是否标准,英文表达是否地道,用词组句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学生。而当前我国英语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并不高,无法保证英文发音标准,英文表达地道,用词组句准确。如果教师用不标准、不地道的英语实行全英文教学,反而会给学生造成英语学习的负迁移。香港大学实行了全英文教学,但是其师资水平却并非是国内所有院校都能企及的。香港大学的教师中,99%有国外学习的经历,外籍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40%~50%。其次,有些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虽发音标准、口语地道、用词组句准确,但全英文教学的技巧也有待提高。不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现状,高估学生的水平,用偏难的词汇和语句教学,也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Comprehensibleinput理论告诉我们,在学习当中,可以理解的输入才是有效的输入。用偏难的全英文教学,学生并不理解,会被认为是无效的输入。
(2)课本的难度和当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使得讲授课文时用全英文教学存在难度。当前,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还处于中学水平,有的甚至低于中学水平,然而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英语应该在中学英语的水平上扩展加深,不可能停留在中学英语的难度上徘徊不前,这使得课本难度与当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使得教师在讲授英语课文时用全英文的paraphrase存在困难。对于较复杂的句子,教师用英paraphrase之后,学生依然是一头雾水。影响了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产生了学习英语的挫败感。
(3)只注重目的语言,忽视目的语言和母语的对比和转换。强调了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自我表达和交流,却忽视了学习第二语言为他人服务的目的。全英文教学着重强调了英语学习,但是忽略了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将目的语和母语进行对比和转换的练习。这样就会导致这些英语学习者仅可以理解英语语言,但是无法用母语准确地将英语语言翻译过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把英语翻译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译汉的速度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译英的速度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所以,全英文教学忽视翻译练习违背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再者,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学目标中指的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不仅指有效的自我表达,也指能有效的作为国际交流的中介。如果只能自我表达,却无法作为一个翻译中介,就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黄必康认为,在教学的一些环节中也不应完全排除语法、翻译法的一些合理成分。例如,教学中恰当的母语参与提示在语言学习活动中不仅可以产生语言习得的正迁移作用,还可以为学生对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提供积极的认知导向作用。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将目的语言和母语进行对比和转换是有必要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