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教国际化策略及成果:教育国际化与教学创新研究

我国高教国际化策略及成果:教育国际化与教学创新研究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学教育的蓬勃开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实表明,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在向世界传输中国的文化、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专家、教师间的国际交流也同时带动了世界各国高等院校之间整体性的交流,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添砖加瓦。此外,我国的对外教育合作项目也积极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国高教国际化策略及成果:教育国际化与教学创新研究

留学教育

出国留学是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增进国际理解的重要途径。经过探索、实践和总结,我国政府1992年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出国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国家公费、单位公费和自费出国留学的三大主渠道。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出国留学工作发展迅猛,留学规模逐步扩大。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总数达142万。近年年均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达23%。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留学生来源国。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留学回国工作,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支持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是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在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创业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仅2011年,留学回国人员就达到18.6万人,比2010年增加近5万人。据统计,两年来留学回国人数增长比例达到31%。他们充分利用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留学教育的蓬勃开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大量派遣出国留学生的同时,也积极接收外国学生来华学习,了解中国,增进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我国正日益成为亚洲留学的中心。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在1999年接收的留学生不足4.5万名,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2009年来华留学生有23.8万,比1999年增长了429%(吕吉,2011)。截止到2011年,我国接收的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上升到了29万。学生人数和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都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来华留学人数近两年年均增速达10.8%。另外,从留学人员的来源来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亚洲之外区域来华留学生的人数迅速增加,截止到2011年,我国共接受了来自世界19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2009~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五大留学目的地。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美方宣布将在今后四年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此外,我国对俄罗斯留学生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俄罗斯的第六大留学生输入国。中国正在日益成长为世界主要的留学生输入国之一,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成为国际留学生的亚洲中心国(吕吉,2011)。事实表明,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在向世界传输中国的文化、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专家、教师的国际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高校教师进行国外深造、研修和讲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我国政府先后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设立相关机构和提供各种基金来资助高校教师出国留学进修。在政府有力支持下,我国高校不断加大外派教师出国学习、研修的力度,并根据学科的需要,有重点地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国家留学基金委自1996年成立以来,实行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出国留学选派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多模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出国留学选派格局。从1979年我国向23个国家派出69名教师出国任教开始,至1990年年底,我国通过政府渠道向43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的教师人数达到165人(吴坚,2008)。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向国外派遣了数以万计的访问学者,他们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科技知识,也引进了根据国际人才市场需求而改革的高校招生方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我国高校从单纯传授科技文化知识,朝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方向迈进。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聘请外国专家和教师来华任教、讲学。自1978年起,我国聘用外国专家和教师来华讲学的人数在不断地逐年增加。1982~1985年,仅教育部所属的36所高等学校就聘请了1004名外国专家来华任教,同期邀请了2049名专家来华讲学。1994年,我国各类学校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文教专家、外籍教师达13000多人次。1995年,我国聘请的国外专家和外籍教师达到14789人(吴坚,2008)。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通过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培训了一支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通过与专家学者的合作研究和开展学术交流,以及通过合作进行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使我国高校教师及时了解到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扩大了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实践,解决了教学和科研中的疑难问题。

此外,我国高等院校还与国外一些高等院校之间互派专家、教授,进行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据统计,1978~1994年,我国通过政府间官方交流的渠道,已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140多名专家和教师。专家、教师间的国际交流也同时带动了世界各国高等院校之间整体性的交流,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学术交流及教育合作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中国参与国际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我国寻求对外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多次派出学者参加国际会议,同时在国内也举办了许多重要的国际性会议。仅1995年,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和单位派出了1938名专家、学者出席了1556个国际会议。同年,在国内举办了14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和主办国际会议促进了国际学术的交流,加强了国内外学者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科技、教育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其中,我国高校主办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首届国际水稻大会、2002年世界高分子大会、第十三届太平洋核能大会、第二届国际可持续农业大会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www.xing528.com)

此外,我国的对外教育合作项目也积极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签署了双边及多边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和施行计划100多项。与一些外国政府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并构建了区域性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我国分别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合作经济管理等机构进行合作,并签订了多种合作项目。近年来,我国高校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日趋频繁,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课程内容国际化也是主要教育国际化形式之一。目前有如下几种形式:①高校外语专业中包含跨文化交流课程或外国社会文化课程等;②具有国际学科特点的专业课程比如国际关系、欧洲法等;③培养从事与国际项目或职业有关的课程,比如国际会计、国际商务、国际商法等;④学历或非学历合作办学项目中的专业课程;⑤由外籍教师开出的为我国学生提高语言和知识技能的课程;⑥由我国教师为外国留学生开出的语言文化类课程。除此之外,对于两个国家及以上的各领域的比较研究课程也属于课程国际化的范畴。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课程国际化的投入力度,鼓励高等学校开出具有国际化性质的新课程,不但拓展了我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还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外籍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这无疑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

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院校约330余所,每年接受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约四万人。对外汉语教师人数近5000人。各学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系列和教学网络。1992年,教育部发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办法》,开始在国内外推广汉语水平考试(HSK),现已开设国内考点36个,国外考点35个,参加考试的人数已超过142000人次。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教育国际交流,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汉语加快走向世界,这将更加促进我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

)国际合作办学

截止到2012年4月20日,从国家教育部更新并公布的经审批与复核的本科和硕士以上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总数共计1499个,其中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项目为245个、英国185个、加拿大129个、美国107个、俄罗斯76个,在这些项目中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为960个;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国际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为539个。我国现已有近300所高校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国际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教育总体上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并在办学进程中借鉴了国外的教育模式、教学管理经验、教材及教学方法,推动了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