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办学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可以直接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形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们的办学水平。所谓优质教育资源,是在国际上有特色或有办学成功经验的学科和专业,是具有先进水平和领先优势的课程、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制度、考评方法、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其目的是将其本土化并“拿来”“为我所用”,进而提升我们的师资力量,建设我们的特色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技术和手段,以跨文化的宏观境界、交叉学科的整合视野,创新性地提出新的学科、新的专业,继而培养出迎合国际潮流、引领时代风气的一代新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这样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而国际合作办学正为我们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平台。
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何种模式,其关键的操作环节就是多元文化、不同语种之间的交流、理解、互动、合作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双语教学模式则是一项必然选择。(www.xing528.com)
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我国实行国际合作办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引进国外优质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但国际合作办学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和影响远不止于此。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国际文化交流和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引进国外高校教学资源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国际合作办学可能会在观念和制度层面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建设。所以,国际合作办学不仅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国际高校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目前,国际合作办学对我国社会文化的整体影响有限。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合作办学对我国大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却是非常突出的。国际合作办学有利于启发我国高校市场意识,促进我国大学文化的创新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人们对国际合作办学本质的认识逐渐清晰。1997年12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国际高校合作办学列为乙类限制服务业,允许投资。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明确我国国际合作办学属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商业存在方式。至此,人们对国际合作办学的本质达成共识,即一种教育服务贸易。作为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实践,教育服务贸易反映了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知识不仅具有文化和精神价值,同时具有商品价值,它以文化资本的形式存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并通过教育的形式发生作用。这是当代高等教育中公共产品属性的反映,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合理诉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