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及教学模式研究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及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作为开放大学的开创者,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一直走在世界前沿,步伐稳健。在经济全球化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英国教育国际化是与其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分不开的。英国高等教育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远大于新兴工业化国家。不能否认的是,英国的传教士、学者和来往于英国与其殖民地的公务人员也在这种大学理念的国际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及教学模式研究

英国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作为开放大学的开创者,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一直走在世界前沿,步伐稳健。在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英国也不断推陈出新,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开发出了许多优秀高效的教育模式和经验,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英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站在世界之巅。在经济全球化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英国教育国际化是与其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分不开的。

英国高等教育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远大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其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及悠久历史,英国对其他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影响不仅限于办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科研的方面,更在大学理念、文化传承以及教育哲学等深层次的方面引导着、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

英国现有高等院校近300所。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教育学院以及艺术及设计学院。

根据我国教育部涉外信息监管平台发布的权威信息显示,到2013年1月10日为止,我国现有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共有5个,合作办学项目多达165个。

)大学理念的国际化

英国教育家纽曼是这样论述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的,“大学是搜索普遍学问的场所,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则认为大学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场所,其研究和教学相统一、教学自由和学术自治三原则与纽曼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差异,但这丝毫不影响二者成为主宰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大学的信念,更塑造了英联邦国家和美国许多大学既重教学又重研究的学术灵魂(许杰,2011)。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其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英联邦)的精英学者和留学生大多到英国求学。这些学者精英学成回国,带来了英国的大学理念,并将其根植于本国或本地区的高等学府。不能否认的是,英国的传教士、学者和来往于英国与其殖民地的公务人员也在这种大学理念的国际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不但对曾为其殖民地的新兴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有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单向输出,也对诸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建国时间相对较短,100年~200年左右)资本主义强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有着难以抹杀的奠基作用。当然,以美国为首的教育大国的大学教育也对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有着反向的影响作用,这种双向互动已经成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英国大学理念国际化的主流。

)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英国课程的国际化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方式:

一是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国际教育要求在国际的框架下讲授某种学科,使学生意识到所有国家的相互联系及世界共同的普遍性问题。

二是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国际性的内容,这些内容紧密关注国际上本学科的最新动向,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英国目前已在普通教育核心课程中增加了世界史和外语,在工程、教育和工商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中也增加了国际方面的内容。

三是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如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商学院,其课程当中贯穿了国际化为主题的课程,如国际商务、国际战备、国际管理战略等课程。

四是地区性或国别研究的课程。如曼彻斯特商学院的以“欧洲研究”为主题的课程,允许学生用10星期去研究欧盟各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其中包括去巴黎布达佩斯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以“亚太地区研究”为主题的课程也提供同样的机会,学生可去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实地考察。

五是建立国际交换课程网络。通过交换课程可以补充学校教学计划中未能设置的课程,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

此外,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和各大学允许并鼓励学生赴国外旁听外国大学的课程(沈陆娟等,2011),这是英国高校课程国际化一个新的实现形式,对拓展英国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交流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分和学历互认

英国积极发展国际化高等教育,主要采取两种办学模式:一种是英国的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新建一所大学,共同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另一种是英国的高校在境外与当地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因此授课方式大致也分为两类:一是在境外实施教学的全过程,即所招学生在当地的合作教育机构读完所有课程;二是学生在当地学习两年或完成大部分课程,未完成的学年或课程转入英国大学继续实施,完成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后,即可获得英国大学颁发的学位和资格证书。

例如,近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宁波和马来西亚分别建立了校园,其还设立了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英国牛津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深远的国际合作关系,包括交换学生、合作开展项目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生等。此外,牛津大学还与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既跨国别、跨学科培养学生,也开展国际科研合作。

境外学历互认是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学历互认的基础上,才能便于外国教育机构及劳动力市场招收或雇用其他国家的学生。英国大学具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英国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与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相关领域的合作研究。目前,英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积极地开展校际合作研究,合作项目广泛,在英国各高校的网站上都有丰富的相关信息可供查询。

为加快教育出口的力度,英国积极与境外高校签订证书互认协议。英国与中国的学历互认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3年3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及托管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协议》。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根据协议,中国学士学位获得者在达到英国高校招生条件下,可以到英国攻读研究生学位和进行职业学习;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满足英国高校的录取要求下,可以直接攻读英国博士学位;英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在中国攻读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英国(荣誉)学士学位且成绩优异者,可以参加中国博士生入学考试。中英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将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两国在校大学生和已经大学毕业人员进入对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和深造,以取得更高学位。

同时,欧盟教育合作的进程也推动了英国境外学历互认的步伐。1984年,欧盟建立了“欧洲共同体国家学术认可信息网络中心”,在国外获得的证书可进行认证。

20世纪90年代,在“回归欧洲”风潮推动下,英国政府加强了和欧盟的合作,积极参与欧盟加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英国成为“校际合作计划”的最大合作国,向欧洲其他国家输送本国学生,并承认学生在他国修习的欧洲文化、历史等课程学分和获取的学历、学位。

英国参与的另一个整合欧洲高等教育资源的项目是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cess)。这是一个由29个欧洲国家提出的宏大计划,旨在2010年建立欧洲教育自由区,学生可以在该区域内自由选择高质量的课程,所获得的学历(学分)得到该区域内所有国家的承认。该进程的亮点就在于加强欧盟内部各国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流动;建立“欧洲学分转换体系”;欧盟各公立大学的学生在其他欧盟国家的大学自由选择课程,所修得的学分都能得到

39—学生所在大学的认可(张安然,2011)。此外,英国也是《欧洲地区国家承认高等教育学历与学位的地区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95年开始在国内开始推行欧盟的《学分转换制》。

在与欧盟保持紧密教育合作的同时,英国也注重巩固和加强与英联邦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进大学课程学分与学历互认。由于英联邦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多脱胎于英国,因此双方学校的学历或学分互认的工作推进得相对顺畅。

(四)开发远程教育实施网络教学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教育的网络化,对各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英国政府把普及网络教育作为保证英国人才能够紧跟世界潮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根据欧盟教育与社会事务委员会通过的《促进信息技术社会改革的决定》,英国在大学的课程教学中引进了新的科技手段,大力开发教育软件和课件,为发展远程网络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便于学术交流,1998年,英国与中国建立了宽带联系,以沟通两国的学术网站。目前,英国为扩大其教育出口,进一步将网络教育的触角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英国通过网络提供学位课程,在国家间建立国际性虚拟大学,已被英国政府和组织作为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出口,2001年2月,英国高等教育基金理事会颁布了一个名为“E—University”的网络教育计划,旨在综合利用全国大学的教育资源,创办新的、更大规模的网络大学,目标是在2005年吸引超过75000名国外远程教育学生,将远程网络教学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002年,英国成立了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产业大学(University for Industry),这是一所没有校园的大学,教学是直接通过网络系统向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和掌握新技能的机会。在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英国已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教育机构进行远程教学,如“英联邦公开学院(COL)”。(www.xing528.com)

为了适应国际化和网络化教学的需要,近年英国还实施了新的高技术移民项目(Highly Skilled Migrant Program),一方面鼓励本国教职员工跨国流动,另一方面吸引其他国高素质的教职员工来英工作。据统计,近些年英国大学约有27%的教职员工来自国外,他们对英国高校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和远程网络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英国政府已将建立国际性虚拟大学、通过网络提供学位课程,以保持和提升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五)加强质量监控

保持国外校区与远程教育的质量水平是英国高等教育吸引外国学生的一个重要举措。英国教育界在早期就意识到,没有质量声誉的高校是不可能长期获得国际市场份额的。为了达到长远的发展目标,英国高校以质量为前提,在扩大国外学生招生人数的同时,保持教育水平不会下降,有力地提升了公众对英国大学国际教育质量的信心。

英国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监控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但真正采取强化措施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80年代以后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和法律,主要有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1990年的《高等教育:新框架》和1992年的《继续和高等教育法》,这些法案使英国高等教育出现三个重要的变革:英国高校根据质量状况来分配经费;废除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双重制;设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以取代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从而强化监控力度。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在质量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校内教学评估并形成自学维护质量的舆论氛围。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审计、审批、质量评估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制约,而且,经费分配也是同质量的优劣联系在一起的,并与办学经费挂钩。

为保证国内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便于外国留学人员选择相应的学校,英国政府每年采取两种方法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一种是研究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一种是教学评估(Teaching Assessment Exercise)。两种评估的结果通过互联网公开发布。每个高等院校的每个系都要经过这两种评估,评分满分为五级,如果达到满分,也就意味着这个学校某个专业或某个系的教学及研究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或在某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1991年7月,英国加入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INQAAHE,联络网)。该联络网的宗旨是信息共享,促成学历的国际承认,推动学分转移方案的建立和应用,协助学生在各院校之间或各国之间的流动;保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新信息;促进鉴定或评审机构之间的交往,特别是跨国交往。由于英国这种审慎的办学态度及监控体制,使英国大学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为英国高校在国际留学生市场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充分利用欧盟教育计划优势

在欧洲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不断深化,这其中欧盟出台的多项高等教育计划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国高等教育深深植根于整个欧洲体系,在执行欧盟高等教育计划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欧洲各国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协商,提出了建设“欧洲高等教育自由区”(EHEA)的计划,并且已经付诸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凡是该自由区内的学生都可以在一个公开、广阔的范围内,自由地选择高质量的课程,其所获得的学分和学历证明也可以顺利得到本国教育部门的认可。

欧盟在加强内部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同时,还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国家签署了建立高等教育“空间合作”的协议,该空间“具有方便各国知识交流、技术转让和各国学生、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的职能”,并且能“促成学历证书的相互承认”。与此同时,欧盟还对原来实施的“伊拉斯谟”(ERASMUS)计划进行了广泛拓展[5],通过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和学者到欧洲国家留学、访问、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鼓励欧洲的学生和教师到第三世界国家深造或从事研究工作,并且相互承认资格认证,从而打开了欧洲高等教育通向世界的大门。目前,已有90%的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参与了伊拉斯谟计划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英国高等教育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高校都积极参与了包括伊拉斯谟计划在内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特别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更是首当其冲。据统计,2006年~2007年间,英国81家高等教育机构仅在我国香港地区就发起了617项本科生与研究生合作培养项目,大约65%的英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了1758个合作项目。作为原伊拉斯谟计划的扩展,欧洲研究生课程项目已在2009年正式启动,它通过允许学生参与欧洲硕士课程,在欧洲高校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并鼓励欧洲学生到第三世界国家学习,以增强本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联系。

由于英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处于世界前列,国外教育机构很难与英国本土高校展开竞争,因此,目前在英国境内开展的外国教育活动尚处于边缘地带。

总之,英国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主要优势为: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厚的奖学金、良好的教育质量以及严谨的学习风气。英国作为最主要的英语语系国家,无疑从其语言优势中获益颇多。而且在一个使用世界通用语言又具备多元文化的国家中,英国高等院校里潜藏的语言教育环境也使学生趋之若鹜。而英国在发展国际化教育的过程中开发的新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为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七)鼓励更多的留学生到英国留学

英国经济在二战后持续低迷,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为了重振经济,提出经济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政策,强调高等教育也要通过市场机制使自身得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经济衰退,卡梅伦政府削减了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拨款,迫使英国的大学通过更多的市场手段谋求生存和发展。为应对严峻的形势,英国各高校在提高学费降低奖学金资助的同时,积极“开源”,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将谋求自身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上面,吸引国外优秀学者和留学生到英国进行科学研究和留学。

为鼓励留学生到英国求学,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999年布莱尔政府提出了“首相国际教育行动计划”。加强政府、大学和其他组织的合作,力争在2011年吸引非欧盟国家的留学生10万人,预计学费收入8.8亿美元。在对留学生的资助方面,英国政府提出诸如“外国研究生奖励计划”、“志奋奖学金计划”、“英国本科生奖学金计划”等资助方案为国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易红郡,2012)。到目前为止,英国政府每年投入1.2亿英镑作为奖学金资助留学生。针对新型国家留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的情况,英国政府于2004年宣布提供总额超过100万英镑的研究生奖学金,资助来自印度、俄罗斯、中国的优秀留学生。

为帮助国际学生尽早适应英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英国高校大多建立了教学提高中心(Centr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CELT)或学生学习发展中心(Student Learning Development Centre,SLDC)。英国政府也鼓励各大学建立个性化,符合留学生实际需求的语言文化学院、中心,尽可能帮助外国留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了解并融入英国校园和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英国的大学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学者和留学生,还启动教育品牌战略,品牌战略由英国文化委员会管理。迄今为止,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雅思”品牌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品牌之一。

留学生战略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国际学生到英国求学,2008/2009学年度英国招收的非欧盟留学生人数比10年前翻了一番,达到251310人次;2009/2010学年度,仅中国赴英留学人数就达到了60705人。

名为《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Th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On Regional Econo- mies)的调查报告显示,英国的大学每年给英国经济带来590亿英镑(约合6218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超过了农业广告业、制药业和邮递业务。调查还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能力给大学所在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那些从事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小商户受益匪浅。

(八)英国政府对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与美国相对松散的高等教育模式相比,英国的大学采取了一种更加集中的运行方式和市场行为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曾满超等,2009)。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更加直接且深远。这不仅体现在教育立法、政策扶植、资金支持等方面,也表现在英国政府在协调与欧盟、英联邦国家有关教育的政策方面。

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英国政府曾于1963年发布《罗宾斯报告》(Robbins Report)。该报告不仅对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预测和规划,而且还促使高等教育向本国和外国青年学生开放,通过对留学生的资助,保持英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该报告对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及国际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新世纪的英国高等教育仍然影响深远。

40年后,英国于2003年出台了《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强调高等教育是国家的财富,对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无法估量。政府将对高校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办学空间和财政支持。2004年和2005年,英国政府分别给高等教育创新基金投入8000万和9000万英镑(张安然,2011)。

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方面,英国政府积极参加欧盟的伊拉斯谟计划和博洛尼亚进程,截至2011年,约90%的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参加了伊拉斯谟项目。英国还启动和欧盟外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为此布朗政府在2007年于内阁中建立创新、大学与技能部,专门负责与其他国家开展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政府间合作,“向部长和决策者提供本国教育向国际推广的深度与广度的支持、意见和指导”(曾满超等,2009),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除与欧盟的合作外,英国政府对与其他重要国家的教育领域合作也很重视。比如,英国和中国每年组织教育部长级高峰会议,并专门设立中国行动小组增进了解、促进合作。

英国政府还充分重视国际教育合作的质量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既是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声誉的根本保障,也是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强大助力。有鉴于此,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10月颁布了《高等教育境外合作办学实施准则》,规定了学生入学资格、课程设置、学制必须与英国国内规定一致,由英国大学完全控制考试和评估方法。自2001年起,英国在境内外的合作办学项目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署检查达标后方可实施(沈玉宝,2012)。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质量监控制度保证了英国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