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扩大预备干部的队伍,除青年军外,在抗日战争前广西和其他省、市举办的及抗日战争中期曾受过集中军训的大、中学生和人员,也包括在预备役之内。按照贾亦斌的设想,原计划随着战争的胜利,结合我国“寓兵于农”的传统思想,为国家奠定新的基础,首先把十万青年军的训练转移为十万学生的集训,对象是中学毕业生,经受一年集中军训后再升学(实际没有付诸实施)。当前的中心工作主要是对现役青年军的编制与训练及退役青年军的复员和管理。服役期满的按其年限并经过考核,授以预备军官(少尉)或预备军士(准尉)衔,还发给证件、证书、复员证、纪念章等,此举也未完全施行。
现役青年军的编制与训练,由预干局第一处负责(处长郑果)。因各师均有特定的驻地,进行集中管理和训练,只要师长和政治部主任可以信赖,不致出什么乱子。自一九四六年开始办理第一期复员以来,根据蒋介石决定召集第二期知识青年入伍,名额为十五万人,同年六月入伍。各师的复员、征召和部队调整工作,异常艰巨和繁重。新征召的知识青年数量和质量,也不如以前的青年军,应征的青年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多是小学程度,甚至有不少文盲。由于青年军风纪败坏,在社会上名声越来越臭,应征者裹足不前,因而不得不接收一部分师管区送来的兵员以为补充。后来各师隶属于各军,如二零四师改为三十一军,二零七师扩编为新七军,分别参加河南、东北等地反人民战争。在溃退台湾前夕,原来九个师只剩下五个师。
预干局第二处由李天铎和江国栋分别担任正、副处长。下设三个科:军籍管理科、政宣科和辅导科。军籍管理科主要负责关于退役青年军的复员和管理,我被委为科长,另有上校参谋李馥斋,中校科员刘绍基,少校科员曹克亮、罗世彬,上尉参谋张松、张彦及若干名干事协助工作。我一九四七年到职后,着手继续办理退役复员,另一方面对复员竣事人员进行调查登记、组织管理等工作。
由于复员的知识青年分散全国各地,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贯彻和掌握,就在全国各军、师、团管区内各派驻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预备干部军籍管理员,担任这项任务,以便日后随时随地召集动员。这是战后的新工作,又无前例可循,我们拟定一些法规,如“预备干部管理法规”、“预备干部考核奖惩条例”、“预备干部临时召集动员法令”等等。因各有关厅局之间互相掣肘钳制,辗转上下,不予定夺,加以无例可依,所以直至解放前夕,这些条例法规仍然是一些草案。另外,成立了卡片室,把先前积存的各种原始资料,经汇集整理,制成每人一卡,以便审考。(www.xing528.com)
第二处设立了青年军通讯处(后来的青年军联谊会就是它的改组),可与全国各地每个复员分子取得直接联系,及时了解与掌握他们的情况和对彼等问题的答复。这个组织也由军籍管理科办理。来往信件涉及的内容有:就业就学情况介绍,叙述困难和存在问题的居多;所在机关单位营私舞弊情况的检举;本地区或本单位共产党活动的情况等。蒋经国对这些来信很重视,曾批示“摘要呈送总统披览。”
政宣科,主要负责现役青年军各师的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及对政工人员的考核与选拔。科长是李书田(干校研二期学员)。
辅导科负责青年军退役后的复学与就业和对预干局所属各青年中学的直接领导,科长是戴名震(赣南青干班毕业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