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名邑人
卧龙山有寺,自唐克幽禅师始,然尚浅隘。宋元以来,渐以充饰。人我皇明,无际悟公、妙契正觉[1],为时大善知识。寺僧清贫,实领衣钵,复精于画事,人多皈向。遂以所得,力图缔造,楼台殿舍,焕然改观。来游君子,有以“第一禅林”榜者。予谓不独在蜀已也。寺旧名“广利”。正德中,僧会净本请于武宗皇帝,敕赐“广德”。盖出特典,寺益以荣重。顾未有记之者[2]。去年冬,贫之裔孙觉琏[3],访道四方归,结禅会,大聚名山老衲[4],相与参究宗旨。会已,谋之旧僧会觉恩及诸比丘[5],欲以原受部牒勒之坚珉[6],以彰先帝神教之意且勖来者,使服膺圣训,聿广厥德[7]。谋既佥同[8],群来请言以附之碑后。予再辞,不可,则进琏等而语(yù)之云:“夫佛氏之教,自汉中叶始传于华夏,岁月既久,枝叶渐繁。至达磨者出[9],不立文字,直指本根。流及六祖[10],法门甚盛。乃其大要,不过由戒定慧,以归于一。后来学者。梏于谈说[11],迁于货利,疑惧于轮回绝灭之苦[12],多方径造[13],以求超度。而正教就弊,德之广者盖寡矣。琏与诸比丘也,欲对扬休命[14],以不辱宠光,无亦求所谓广德之功乎。夫德之云者,不由天降,不由地出,自吾心生也,佛所谓本来面目是矣。本自精明,本自广大,本自变化不测,不假修习磨炼而自然者也。惟夫人之情窦日开,物类日众,而修习磨炼之功,又不肯致。是以向之精明者,今乃昏愚;向之广大者,今乃窒塞;向之变化不测者,今乃冥(据民本增)顽固蔽。本来面目,其谁能自识哉?是故盛者,盗、杀、淫;其次贪、嗔、痴;其最上者,事障理障。苟于数者,而知所以戒之,则能定能慧,而万法归一矣。广德之功,庸有外乎?诸比丘出人起居,仰瞻其额,敬迪祖风,咸能树立,以继克幽、无际之盛,庶此山相为不朽。如徙恃夫楼台殿舍之壮丽,以为说今垂远者[15],无复可重,则与鸟兽之栖息于茂林,而生死无闻焉,何以异哉?”诸比丘皆和南(原本作“知雨”,今据乾乙本、民本改)曰[16]:“敢不奉以周旋。”因书之,以为广德者励。若夫山川风景之奇,与创继因革之详,则有太傅席文襄公记在[17],予固可略云。
[1]无际(1380-1446),广利寺住持清贫和尚之师。俗姓莫,名了悟,号蚕骨,四川安岳人。1446年4月圆寂京师。其徙清贫扶柩归葬于安岳县木门寺院。
[2]顾,但。
[3]贫,清贫和尚。觉琏,净本和尚再传弟子,乃清贫、净本之后最突出的住持。
[4]衲,僧衣。老衲,和尚。
[5]僧会,管理一县僧尼事务的僧官。比丘,梵语,谓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僧。
[6]勒,刻。珉,似玉的美石。
[7]聿,于是。
[8]佥,全,都。(www.xing528.com)
[9]达磨,亦作“达摩”。菩提达摩的省称,天竺高僧,本名菩提多罗。于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入中国,梁武帝迎至建康。后渡江往北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华禅宗初祖。
[10]流,流传,传播。六祖,佛家称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慧能。他师承五祖弘忍,主张直澈心源,顿悟成佛。慧能起初弘法岭南,是为南宗,其后蔚为“五家七宗”,影响深远。有《坛经》传世。
[11]梏(gù),古代刑具,木制的手铐。引申为“拘泥”。
[12]轮回,也称“六道轮回”。原是印度婆罗门教主要教义之一,佛教沿用发展。认为一切有生命的综西,如不寻求“解脱”,就永远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故称。佛教用以解释人世间的痛苦。
[13]径造:直接往访,谓不请人介绍而径自拜访。
[14]对扬,指在佛说法之会座上,对佛发起问答,以显扬佛意,而成办利益者。佛亦以此一对扬者为此会之代表,而为之说法,此称对告众。休命,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
[15]说,通“悦”,使……喜悦。
[16]和南,佛教语。佛门称稽首、敬礼为“和南”。
[17]席文襄,席书。记,指席所作《广德寺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