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书邑人
中全蜀而画邑者[1],遂宁也。邑西一里许,越长乐,佛现二冈。有山来从西北,蜿蜒蟠亘,势若卧龙。左山东去一里,突起回峰,若人背剑旋观者,有降龙之状。右带诸山,腾蛇舞凤,瑰瑰奇奇,争趋内护。一山半面,若揭天榜,锁塞东南。近龙口,结小山若珠,二溪合匝于前[2],横卧长虹,纡徐三五曲不去[3]。有寺,北枕龙首,环山带溪,穹然南向[4],是为广利寺。寺基自卑登高,层级六七,上至龙顶。自唐开元(713-741)至大历(766-779)间,克幽禅师阐教兹山[5],寺日以大。历五代、宋、元,显身化相之灵,金锁瑞莲之异[6],额赐或仍或改,院宇或合或分。盛则楼殿楹厦,至以千计;废则倾梁欹石,至与荆莽同墟。大要时盛以兴,时衰随废,断碑所存,率有可考[7]。
[1]中,动词,在……之中。画,划,划分。
[2]匝,环绕。
[3]纡(yū)徐,缓步貌。三五曲,意为转三五道弯。
[4]穹然,高大地。
[5]克幽禅师,俗姓李,其先陇西人。因得疾,梦虎逼之,遂出家。其后会杜公济节度综川,延请住持遂之石佛寺。公元787年坐化。今广德寺尚存其肉身塔。
[6]金锁瑞莲之异,据传唐武宗会昌五年,广德寺被焚毁,克幽骨塔亦被毁。昭宗时,韩郁抚遂州,晨见一僧立于公堂,遣人逐之,僧隐没。掘地得一瓦缸,内有金锁连环骨如紫金色,脊骨现“观音化身”四字,韩启奏昭宗,再建师灵塔(即今存之善济塔)。
[7]率,通常。
人我皇明,天地再造,山川改观。前僧会觉境、洪海、住持妙冲辈[1],沿旧增新。山半龙准建释迦正殿,左右并二殿,曰地藏、观音;近后并二堂,曰伽蓝、祖师;下二级斋、禅二堂;又下一级千佛、轮藏二阁,东西峙向;又下天王阁,耸对正殿之南;又下山门、圆觉桥。正殿上为毗卢堂;又上为法堂;又上近顶为团殿。克幽塔在观音殿后,塑观音即克幽化像。塔西千手大悲阁,阁西瑞莲池、伽蓝堂,东僧会司。自洪武(1368-1398)迄宣德,草创六十年余,寺规粗备。正统(1436-1449)间,僧会清贫乐岩者[2],沉敏有心计,早随无际师,应英宗皇帝诏至京。师示寂[3],乐岩扶柩归,住此山,信向甚众。视殿搀杂,重加隐括[4],以人绳矩。于天王阁东西,增建东岳、祈禄二祠、钟鼓二楼。瑞莲池南构(原作“抅”,据嘉靖《潼川志》改)天香阁,池北上构(同前)寒谷室,室前列奇石名(据乾乙本增)草,堂(乾乙本作“台”)下集古御制碑石,西北二百步山谷间,克幽卓锡泉涌之处[5],覆亭曰“圣水”。水旁竹木掩映,且产山茗,客至汲煮以供。自山麓至顶(据乾乙本增),聚石巨万,视殿台下上,重栏列戟,如百将千兵擐甲侍卫[6]。[自山门至顶](原本有,据乾乙本删),崇崖削壁,梯磴连云。桥东建坊,表“西蜀禅林”四字。自是铺石作道,道旁植万柏,直人邑城。手画观音像以遗寺僧,画罗汉于毗卢堂、十大士像于大悲阁,皆极神采。寺既大成,师乃谢事。其徙僧会净本[7],邑巨家,吴姓,号“一然”,得传衣钵,主领三百余山,克守佛戒,尤雅敬文儒。往还诸大夫士,惧前业失继,与其僧派(原本作“弧”,按文意改)妙祥、净立、果照辈,协心嗣葺。成化间,复于桥北建金刚殿,壮列八字山门。殿去天王殿道上下间,建坊若翼,大字书寺额。东西作二亭,以护碑志。百凡废修坠举,寺僧日盛,依山鳞砌,众(据乾乙本、光本增)至千余。
[1]觉境、洪海、妙冲皆广德寺高僧,他们于明洪武至宣德六十年间,先后开拓寺宇,兴建地藏、观音等殿及大悲阁、圆觉桥等。
[2]乐岩,清贫和尚之号,陕西人,典史杨志之子,博通古今,尤擅绘画。
[4]隐括,同“檃栝”,原意为矫揉弯曲竹木等,使平直或成形器具。比喻装修改建。
[5]卓,立。锡,杖。卓锡,称僧人在某地居住。据《广德寺志》载,德宗建中年间,大旱,井水枯竭。克幽手持锡杖,遥指北隅,徙众往视,果见崖间清泉涌出。后称之为“锡杖泉”,又称“圣水”。
[6]擐(huàn),穿。
[7]净本,本邑巨家后裔,师清贫,与妙禅等扩建广德寺。(www.xing528.com)
登斯山者,仰观则辉映上台;俯视则尘绝下界;远而眺之,层阁叠屋,或隐或现于丛林疏木之间;人其中,复道荥回,金碧炫目,恍如身寄梵王之宫,神怡志旷。使臣驻节,骚人留咏,登堂说法,听者环堵。岁时佳节,远近走香帛者,无虑万余[1]。其他丈室幽庵,断桥曲径,日升而佛光晨荡,钟鸣而山鬼夜号。浮岚积翠,鹤唳风声,巧态奇观,不可穷纪。予尝宦游南北,寺刹之盛,无如两都[2]。然率居平土[3],无层峰叠见之奇,无山林萧散之气。而荒山野寺,又不足以耸人之瞻求。类此山者,若燕西山,杭西湖山,东吴灵岩,京口金山。虽形殊势迥,而吴笺蜀锦各自呈奇,无害均为宝也。独惜夫蜀中山水,杜少陵品题殆尽[4]。东坡,蜀文人也[5],墨迹遍天下,而于此山独靳哉[6]!意者,少陵自梓江经遂时[7],值董璋之乱,未获登览;东坡自仕神宗(原本作“州”,据民本改)后,不复还蜀。载籍未著,遂使此山无闻于天下。岂山之不幸与[8]!抑将有待于未来与[9]?予方咨嗟浩叹,有僧长眉赤足,从旁哂曰[10]:“往过、未来,法无二也,龙山住世亿万,寺籍尚未千年,方来历千年者,不可数计。子胡厚往过而薄未来耶[11]!子安知龙山含灵孕秀,不待时而发泄耶!又安知百年千岁无鸿儒硕士如杜如苏者出,而模绘龙山之胜,跨往去而雄未来耶?”于戏!此僧言哉!予感一山之眇[12],而悟宇宙之大,且惧将来操笔者之无征也[13]。乃从僧氏之请,爰记本末[14],刻石于山。
[1]无虑,大约。
[2]两都,指西都长安和综都洛阳。
[3]率,通常。
[4]杜少陵,即杜甫,人称“诗圣”。
[5]综坡,即苏轼,字子瞻,号综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6]靳(jìn),吝啬。
[7]梓江,此指三台,时少陵由三台经遂宁境,但未入遂宁城。
[8]与,同“欤”,语气词。
[9]抑,或,还是。
[10]哂(shěn),笑。
[11]胡,何,为什么。厚,重视。簿,轻视。
[12]眇,通“秒”,微小。
[13]征,证明。
[14]爰,于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