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端午节:宋朝驱瘟辟邪

端午节:宋朝驱瘟辟邪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天的一个大节。此时百花盛放,宋朝人在端午节前后,家家皆插鲜花。说的便是端午节诗人跟邻居相约一起解粽,小赌怡情。大概在宋朝人的观念中,端午节过后,便是炎炎夏日,容易流行疫病,所以需要用这些祛邪之物驱赶瘟邪。驱瘟辟邪,正是宋朝端午节的鲜明主题。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天过去了,天气渐热,夏季到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天的一个大节。

此时百花盛放,宋朝人在端午节前后,家家皆插鲜花。《西湖老人繁胜录》说:从五月初一开始,杭州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端午日仍前供养”。以至有的花农,“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何以见得?钱塘有百万人家,一家买一百钱花,便可见也”。

宋人也有端午吃粽子的习俗,而且宋人吃到的粽子品种极多样,“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南宋有位吴姓厨娘,写了一本食谱《中馈录》,里面便介绍了粽子的做法:“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一法:以艾叶浸米裹,谓之艾香粽子。”杭州的商家喜欢将粽子“揍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开铺货卖,多作劝酒,名为巧粽”。

好赌博的宋朝人还发明了一种叫作“解粽叶”的赌博游戏:“京师人以端五日为解粽节,又解粽为献,以叶长者胜,短者输,或赌博,或赌酒。”陆游《过邻家》诗写道:“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说的便是端午节诗人跟邻居相约一起解粽,小赌怡情。(www.xing528.com)

端午之日,宋朝人家家户户还要在门楣悬挂葵花、薄叶、艾草等物,诸宫观这一日也“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市井上的僧道,亦会送人符篆之类。五月五日午时,宋人又有“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的习惯,认为取“午时水”沐浴之后,“一年疫气不侵”。大人还会用丝线制成“百索”、用艾叶剪成虎形的“艾虎”,给小孩子随身佩戴。

不管是门首悬挂的艾草,还是寺院赠送的符篆,抑或是小孩子佩戴的“百索”,都被认为是祛邪之物。大概在宋朝人的观念中,端午节过后,便是炎炎夏日,容易流行疫病,所以需要用这些祛邪之物驱赶瘟邪。

宋代的湖湘一带,已经形成了端午时节赛龙舟的习俗,赛龙舟也被宋人赋予祛邪的内涵,宋人笔记《岳阳风土记》说:“其实竞渡也,而以为禳。灾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棹鼓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驱瘟辟邪,正是宋朝端午节的鲜明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