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盛戏社:评剧五大女角及其影响

复盛戏社:评剧五大女角及其影响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初由盖月珠担任主角,女演员兴起后,又集中了号称评剧五大女角的花云舫、芙蓉花、李小霞、花小仙、十三妹为主角,成为了复盛戏社的五个台柱。复盛戏社五大女演员中,芙蓉花的影响最大,艺术上的贡献也最多。芙蓉花随金菊花一边学戏,一边跑码头,十四岁加入复盛戏社,成为主演之一。

复盛戏社:评剧五大女角及其影响

早年的评剧班社,除了警世戏社头、二、三班之外,当推复盛戏社。复盛戏社是一九二三年左右从警世戏社二班分出来的,集中了很多优秀的老演员,如盖月珠、盖明珠、李义廷、王万昌、王万良、魏凤鸣等,都转入了复盛戏社。最初由盖月珠担任主角,女演员兴起后,又集中了号称评剧五大女角的花云舫、芙蓉花、李小霞、花小仙、十三妹为主角,成为了复盛戏社的五个台柱。五人轮流换演,演《宝龙山》则五人合作,盛况冠盖一时。

一九二八年复盛戏社在班主高景山带领下,拉着一支阵容很强的队伍由安东来到天津,到了天津才知道天津当时不准唱落子。高景山给警察头目送钱、请客、说好话,才被允许“演着看”。为了在天津争取演出权,他们在第一舞台演出的头一天,用《宝龙山》这出文武带打的戏打炮,据说还破天荒地不卖票,不收钱,谁爱看谁就看。看戏的人很多,看了以后都叫好。名声一传开,观众很踊跃,即使阴天下雨,也座无虚席。戏园子门口挂着花云舫、芙蓉花、李小霞、花小仙、十三妹五大评剧女演员的照片,车水马龙,热闹非常。

复盛戏社五大女演员中,芙蓉花的影响最大,艺术上的贡献也最多。她原籍山东,父母逃荒到安东,一九一一年出生,十二岁开始学戏,拜著名旦角金菊花为师。芙蓉花随金菊花一边学戏,一边跑码头,十四岁加入复盛戏社,成为主演之一。她幼年学艺,认真刻苦,安东气候寒冷,冬天随师父到旷野喊嗓子,她伏在冰上喊,嘴里的热气把冰化开个窟窿。由于受过严格的训炼,她唱了三十多年戏,没有哑过嗓子。她的嗓音高,刚中带柔,讲究吐字清楚,讲究唱腔和感情的结合。她底气足,快板唱得尤其俏皮好听。她做戏细致认真,表演风格上讲究“风流麻利”,舞蹈身段好看。她表演《马寡妇开店》中的马氏献茶,手端茶盘上场,小圆场走得一水平,在马氏换衣添装中,她能在一个短短锣鼓“跺头”声中,穿上衣裙,拿上手绢,做得迅速漂亮,用灵巧、准确、活泼的形体动作,表现了马氏冲破天长日久的孤寂去见狄仁杰心情。芙蓉花长得俊俏,圆脸、大眼睛,苗条身材,善于扮演善良妇女,特别是青春年少的农妇。她为人也厚道,唱红了以后,尽管名声很大,在戏社里一直拿着与其他主演一样多的钱,使复盛戏社长期维持“共和班”制,大家多挣多分,少挣少分,同甘共苦,不事应酬,保持着很好的风气。(www.xing528.com)

一九三一年,天津闹便衣队,复盛戏社离天津去北京(当时称北平)。这是头一个进京的评戏社。他们唱了一个月,满座一个月,后来,他们又相继打开了南京、汉口等大码头。上海胜利唱片公司专请芙蓉花灌了十张唱片,二十段戏,更扩大了芙蓉花的影响。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关内、关外演员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复盛戏社在敌伪统治的包头,得罪了伪蒙古宪兵,宪兵将血淋淋的一颗人头挂到复盛戏社售票处,另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扔到芙蓉花怀里,使这位年青的多才多艺的女艺人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尽管如此,为了全班人的生活,还得坚持演戏。从包头逃往北京,又到青岛、济南、唐山、石门一带,受尽敲诈、勒索、惊吓、侮辱,仍然难以维持,这个活跃了将近三十年的复盛戏班,于一九四八年在石门宣告结束。不过,芙蓉花有幸看到了全国解放,并曾参加中国评剧院新评剧《白毛女》的演出。一九五二年病故北京,才活了四十一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