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工业生产,其特点是生产的紊乱状态与生产者之间的尖锐竞争与兼并。特别是根据资金来源和经营者籍贯的不同,逐渐形成帮系,更促使竞争与兼并的加剧,由于后来新建厂多来自关外,当时被称为“东北帮”,而“东北帮”的经营者又多系原籍河北省河间人,故又称为“河间帮”;另有几家工厂系由山东人开办的,被称为“山东帮”;除此而外,则一律称为“天津帮”。各帮系要维护自身利益,不惜采取种种损人利己的手段,在产、销方面展开竞争。当时相互间的竞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自产自销转为加工。以往各染整厂均系自购白(坯)布,或自织白(坯)布,经染色后再成批地交给批发商或外地客户去经销。这种经营方式的优点是成批生产,资金便于运用,生产易于安排,利润较大。但也有其不利之处,即生产周转期长,半成品、成品积压多,资金周转率低。此外,由于成批经销,金额大,便把一部分有推销能力但资金不足的客户,排斥于门外,无啻于削弱了推销的渠道。后来各染整厂便改变为以加工为主,不仅占用资金少,而且加工品种、交货期均可满足客户要求,故深受许多小型布庄的欢迎。于是小布庄就成为各染整厂角逐争取的对象。
(二)为广开销路,由实销改为赊销。对有信用的客户一律不用现款,采取“三节”(旧历五月节、八月节,春节)结算。但后来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赊销货款到期不能购回原料,使一些底子薄的染整厂周转失灵,损失不赀。
(三)名牌产品变成社会上游资角逐的筹码。在旧社会商品交易中十分重视商品的商标,凡是产品质量稳定,颜色鲜明牢固的名牌色布,在社会上获有好评。如永兴染整厂的“飞行”牌海昌蓝布,义大染整厂的“金钟”牌青布,北大染厂的“金三鼎”丝光灰布,以及大华染整厂的“190滑冰”牌蓝布,均风行一时。这样,当时社会上的大量闲散资金,转向争购、囤积名牌色布,从中牟利,名牌产品也就成为投机倒把的筹码。如当时大华染厂的“滑冰”牌蓝布,在投机市场上凭存单互相倒卖,从不拆包检验,造成大华染厂忽视质量追求额外利润的机会。(www.xing528.com)
(四)以次充好冒充名牌。由于名牌产品畅销,有的工厂,便以次品鱼目混珠,冒充名牌。如当时的博明、震通二厂,以次质棉布用煮品色染成靠布,在市场上冒充大华染整厂的“190滑冰”牌蓝布出售。不但损害了名牌产品的信誉,而且使用户蒙受损失。
此外,有的厂商为了展开竞争,不惜拉拢反动统治当局,作为自己的后台,甚至在沦陷时期吸收日本人的投资,借助于政治势力,欺压同行,牟取额外利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