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机器染整工业的初创,与纺织工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我国以手工操作的旧式染坊,存在历史很久,清末民初,天津规模较大的手工业染坊如同顺和、义同太、长兴成等,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各染坊雇工二、三十人不等,主要生产工具极为简陋,如大锅、大缸、大块轧布石等,所采用染料悉为天然染料,诸如靛、碱、皂、矾、桦果以及乌叶、灶灰等。染法也较为简单,先将白(坯)布,置放在大锅中加染料与水,加热煮染,取出挂在竹竿棚架上,借日光曝晒,然后再将染成的布匹置于重达三百余斤的元宝型巨石下面,由人力踩轧,直至布面光坦平整。彼时所染制的成品为:毛蓝色、毛月色、皂青色、深蓝色、灰色、漂白色等,行销地区甚广,包括直隶(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及东北、西北广大地区,颇受劳动人民欢迎。这种生产落后的染坊,在技术上墨守成规,并受天气影响,如在连雨季节,生产即告中断。截至一九二九年,天津市的手工染坊尚有四、五十家。
天津为华北工业中心,染整工业的创起略晚于上海、杭州等地。论及天津机器染整工业的创始,与曹典环其人是分不开的。曹典环原籍湖南,幼年来天津塘沽永利碱厂学徒。此人自幼聪明,为该厂的一位姓徐的工程师所赏识,以女相许,还资助他到德国求学深造。曹典环在德国致力于化学学科的研究,数年后,由于学业优良并获得博士学位,于一九二九年回国。回国后,他筹资从法国购进一部分染布机器设备如丝光机、拉宽机等,同时又在上海购置了染槽、烘干机、锅炉等项设备,在河东区粮店前街开办了华纶机器染厂,成为天津第一家采用先进染整技术和设备的机器染整厂。
在华纶厂建厂时,一切机器安装工作,均由西关北小道子孙仲卿经营的久兴铁工厂来承担。此人颇有心计,他在安装机器过程中,暗中把各项机器绘制成草图,然后与资金雄厚仍旧以手工操作的同顺和染坊合作,历时两年,按图纸复制成一套染整机器,投入生产。从此,凡拥有资金的染坊,均争相仿傚,先后改为机器染整工厂,至一九三七年,旧式染坊基本上不复存在了。(www.xing528.com)
截止至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天津共有机器印染厂十三家,它们是:华纶、同顺和、义同太、博明、北大、万新、敦义、华光、德元、震通、同聚和、福元、瑞和。其中,北大染厂资本四十七万元,福元织染厂资本四十万元,其余在十万元及十万元以上的七家,九万元以下的四家。在生产规模上,福元织染厂及华光织染公司两厂系自织自染,其他厂仅从事染整。华纶染厂虽然开办在先,但经理曹典环不善于经营管理,开业后并不发达,于一九三七年将工厂租赁与同顺和染厂,并于一九四二年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