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搞好科研,就必须有一个适应科研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天津工业试验所(包括附属实验厂),最多时有技术人员122人,工人89人,行政干部32人,其他(包括练习生)12人。所长最多时有三名(一正两副),少则只有两名。服务于科研的工作科室最多时只有四个(包括一个科技情报室)。象这样一个仅有二百多人的研究所,在十五年中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材,而且还将许多技术人员输送到兄弟单位,有力地支援了兄弟所的建立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工业试验所在十五年中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从组织机构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个所的研究部门都有一个或几个技术牵头人来领导,其中有教授、专家、高级工程师,他们理论基础扎实,事业心强,对开展科研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另外他们有一定水平的外语基础,能及时了解国外的新技术和研究动态,有利于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他们有循循善诱、教学相长的作风,能深入实际,亲自动手解决研究中的疑难问题,而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开“马拉松”会议。
(2)这个所有一批不计时间、不讲工作报酬和待遇的技术骨干与管理干部,他们通过接触生产实际,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并有熟练的分析技术和实验技巧。他们工作兢兢业业,勤奋好学,热爱本职工作。
(3)要想搞好科研,研究所应该有实验工厂,这样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地送到生产第一线去搞中试,并通过中试使成果不断完善成熟。工业试验所的实验工厂证明了这一点。
(4)这个所有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象技术人员考核定级制度、试验事故统计制度、贵重仪器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回顾工业试验所十五年历程,如果对它作一个估价的话,那么它的历史作用有两个:一是积极配合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确定科研方向和项目,并将科研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解决了生产技术中的问题;另一作用是,在科学研究中培养了人材,建立了一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技队伍,使科研工作能够不断前进和发展。(www.xing528.com)
时值古稀之年,追忆往事,不胜感慨。当年的工业试验所,其机构之精,效率之高,研究范围之广,就天津而言,当时是不多见的。抚今追昔,更感有必要将自己在工业试验所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为研究天津科技发展史提供一点资料。
科学家教育家邱宗岳
南开大学化学系和理学院的创始人邱宗岳,学名崇彦,自号宗岳。一八九〇年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笃志嗜学,学业冠群。一九一〇年考取清华学堂庚子赔款留美预备班,翌年七月与胡适等首批赴美读书。他在美国将近十年,先后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后在克拉克大学受教于著名化学家洛爱斯教授,专攻理论化学,兼及热力学及相律学。一九二〇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一九二一年九月受张伯苓校长之聘,邱宗岳到南开大学任教。从此毕生心血用于教育事业。当时南大只设文、理、商专科而未分系,一九二二年与姜立夫、饶毓泰一道筹建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系的理学院,任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他亲自设计并负责建成了理学院院舍——思源堂,亲自购买全部试验用具,使化学系及理学院日臻完善。
邱宗岳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于一九七五年病故。生前将他积蓄的一万元存款,捐献给他的家乡。
杨光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