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年(前202年),汉高祖对诸将说:“镇抚国家,安定百姓,供给军粮不绝于道,我不如萧何。”其实,萧何对汉朝的功劳,远不止以上几点。相国萧何及其继任者曹参(cān)、陈平,在汉初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
萧何,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他通晓法律,无人能比,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小吏。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曾多次保护他。刘邦当亭长时,萧何经常帮他。刘邦到咸阳服徭役,同事都赠送盘费,其中萧何送得最多。萧何办公事,井井有条,公务考核中名列第一。秦朝御史打算入朝向朝廷进言征调萧何,萧何坚决辞谢,才没有被调走。刘邦做沛公时,萧何经常作为他的助手,督办公务。
收秦图书,使汉具知天下厄塞户口
沛公进入咸阳后,将领们争先恐后地奔向国家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进入秦丞相府、御史府,收取两府中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珍藏起来。后来,沛公当汉王后,任命萧何为丞相。项羽和诸侯军队进入咸阳后,烧杀抢掠一番就离去。汉王之所以能够详尽了解天下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各地兵马强弱、民众疾苦等,都是因为萧何完好地收集保存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劝刘邦王汉中,收用巴蜀还定三秦
当初,楚怀王与诸将相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既然刘邦率先破秦平定关中,理应在关中称王。而项羽后到,封刘邦为汉王,使其在巴蜀称王。项羽三分关中地,封秦三降将为王,抵御汉王。汉王大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都推波助澜。只有萧何劝刘邦:“今我力量不及项羽,百战百败。称王汉中,还好不死,而且古语中有,‘天汉’之说,今地之有汉,若天之有河汉(指银河),此美名啊。愿大王称王汉中,让百姓休养生息,招纳贤人,收复巴蜀,征用其财赋人民,返身平定三秦,可图谋统一天下的大业。”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分析天下形势,攻取方略,刘邦大为高兴,还以为得到韩信太晚。
劝刘邦称王汉中和推荐韩信为大将,是汉初开国的两件大事,对汉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汉之得名,源于汉中、汉水、天汉。汉水是长江上游支流。天汉的本意,是天上的银河。颜师古说:“天汉,河汉也。”河汉就是天上的银河。《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古人以横亘太空的天河方之中华九州,认为流经中原腹心地区的汉水就是天上的银河,即“地之有汉,若天之有河汉”。萧何引用“天汉”一词,是为了说明天命归汉,寓意吉祥,促使刘邦去汉中,先占地理优势,求得发展。河汉美名,并非萧何杜撰,而是古人的信仰。臣瓒说:“流俗语云‘天汉’,其言常以汉配天,此美名也。”就说明了其中奥妙。沛公能顺利到汉中当汉王,得益于萧何引用古语对沛公的劝说。
留守巴蜀治理关中,用财富人力支援前线
汉王领兵东进,平定三秦,任命萧何为丞相,留守治理巴蜀,安抚民众,发布政令,供给军队粮草。汉二年(前205年),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负责守卫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汉王都城,今陕西临潼,栎,yuè)。萧何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在关中萧何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汉王多次弃军败逃,萧何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汉王因此专门委任萧何处理关中政事。
功居第一,位次第一
汉五年(前202年)平定天下,论功行赏。群臣争功,一年未定高下。高祖认为,萧何功劳,最为显赫,封他为酂侯,[3]给予八千户当食邑。功臣们表示不服:“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建立大小不等的战功。萧何无汗马功劳,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为什么?”高祖说:“诸位不过像猎狗,萧何则发现野兽踪迹,指示猎狗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人。萧何让自己宗族几十人,都来追随我打天下,我不能忘记萧何的功劳。”群臣都不敢再言语。(www.xing528.com)
评定功臣朝班的位次时,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高祖已经委屈功臣们,给予萧何更多封户,到评定位次时,就没反驳大家,但心里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位。关内侯鄂千秋进言道:“楚汉相持五年,大王常常丢掉军队,士卒逃散,只身逃走就有好几次。萧何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数万士卒开赴前线时,正值大王危急时刻,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多次了。楚汉争荥阳时,军无现粮,萧何从关中,用车船运来粮食,供给军粮,使军粮从不匮乏。陛下虽然多次失掉崤山以东,但萧何一直保全关中,等待着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勋啊。萧何应该排第一位,曹参居次。”高祖说:“好。” 于是便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恩许他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必遵循小步快走的礼仪。
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有食邑。后又益封萧何两千户,作为刘邦到咸阳服徭役时,萧何多送盘费的报答。后来,萧何后代,几次犯法失侯,汉景帝和汉武帝,都大力表彰萧何为高祖大功臣,予以续封。
恭谨小心
萧何一生小心谨慎。萧何留守关中、镇抚巴蜀时,萧何总是禀报汉王,得到汉王同意准许后,才施行政事;如果来不及禀报汉王,有些事就酌情处理,等汉王回来后再向他汇报。
汉三年(前204年),汉王与项羽对峙于京县、索城之间,汉王派人慰问丞相劳苦。为解除汉王的疑心,萧何派子孙兄弟中,能扛动兵器的青少年,都到前线军营中效力。
汉十一年(前196年),赵国相陈豨(xī)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到邯郸。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淮阴侯韩信。高祖派人拜萧何为相国,又用五百人的卫队,守卫萧何。为了解除汉高祖的疑心,接受门客的建议,萧何辞让封赏不受,把家产、资财,全都捐助军队。
汉十二年(前195年),他又多买田地,低价强买民众田宅数千万钱,自己污损名声。萧何又为长安民,请求汉高祖开放上林苑,给长安人民耕种。汉皇帝大怒,把他下到廷尉监狱。幸亏未央宫王卫尉说情,汉高祖释放萧何,萧何才出狱。
临终推荐曹参为相国
萧何一向跟曹参不和睦。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病重,惠帝亲自去探视相国病情,趁机问道:“萧相国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推荐曹参为相国。曹参先为齐王相。齐有七十余城,曹参向学者盖(gě)公请教如何治理。盖公主张,治国之道,贵在清静无为,让百姓自行安定,不必烦扰百姓。曹参采用了盖公的主张,为齐相九年,齐国安定,被称为贤相。惠帝二年,萧何推荐曹参为相,政策无所变更,全部遵守萧何所订制度,延续汉朝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天下称曹参为贤相,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做歌谣歌颂萧何、曹参。
司马迁认为,秦朝时,萧何就是下层文职小吏,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汉朝兴起后,仰仗高祖和吕后的光辉,萧何谨守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严苛法律的意愿,顺应历史潮流,给他们除旧布新。韩信、黥布等都已被诛灭,萧何的功勋,更显得光辉灿烂。萧何的地位,为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能够跟闳夭、散宜生等人相媲美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