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能取得天下,韩信功劳最大。韩信为汉朝打下半壁江山,其范围包括今天山西、河北、北京和山东广大地区。汉五年,高祖置酒洛阳南宫,对诸将说,大家不要隐瞒,据实说来,为什么我能拥有天下,项羽为什么失去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侮辱他人,但是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攻下城池后就分给功臣,与天下同利。”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抚国家,安定百姓,供给军粮,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联合百万军队,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后来,司马迁说:“最终破楚者,是韩信、彭越、英布三人的力量。”司马迁游览天下,到达淮阴(今江苏淮安)时,淮阴人告诉他,韩信为布衣(平民)时,志向就非同常人,其母去世,家贫,不能好好安葬母亲,却选了一块高敞地块,以便将来有机会安置万户,为母亲守墓。司马迁来到墓地一看,果然如此。司马迁评价汉初功臣将相,把萧何比作闳夭、散宜生(闳夭、散宜生都是西周开国功臣。闳夭,hóng yāo),把周勃比作伊尹、周公(伊尹,商初著名政治家,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司马迁评价韩信时,说如果韩信能谦虚谨慎,他对于汉家的功劳,可比周公、召公、姜太公等人(召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姜太公,西周初年军事家、政治家。召,shào)。这个评价相当高。为什么?因为韩信冲锋陷阵,为汉家打下半壁江山。
淮阴城中王孙蹭饭忍辱过胯下,南郑郊外萧何追韩信拜将分析楚汉形势
韩信,淮阴人。少时贫困,品行欠佳,没人推荐他为吏,又不事农耕工商,常到亭长(秦代基层行政官员,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家蹭饭,亭长妻子都讨厌他。在城外钓鱼,接受漂母(在河边漂洗的老妇人)接济。淮阴屠户少年欺负他,他忍辱过胯下。这些细节显示出的报恩、忍辱负重性格,影响了韩信一生。
秦末大乱,韩信先后追随项梁、项羽、汉王,都不得重用。韩信犯法当斩。有十三人,都犯法当斩,依次受刑,轮到韩信,他仰头大呼:“汉王不想成就天下大业吗?为什么要临战斩杀壮士!”滕公夏侯婴,觉得此人说话奇怪,样貌奇特,于是释放韩信。交谈后,夏侯婴觉得韩信是人才,就推荐给汉王。汉王让韩信做搜粟都尉,也没觉得他有什么特殊才能。
韩信曾与萧何交谈,萧何觉得韩信是个人才。汉王刚到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南郑区)时,很多将领觉得跟随汉王没有前途,纷纷逃跑。萧何不追其他人,独独命人追回韩信,汉王表示不理解,萧何解释说:“其他将领,都很容易得到,但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无双。大王如果仅想做汉中王,就不需要韩信;要是想争天下,则非用韩信不可,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第二个可以商量大事的。就看大王怎样决策了。”汉王说:“我当然想走出汉中,向东发展。哪能郁郁寡欢,久居汉中?”萧何说:“大王想向东发展,能用韩信,他就会留下;不能用韩信,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在萧何的极力劝说下,汉王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军,择吉日,沐浴斋戒,搭高台,举行拜将仪式。各位将领都满怀期待,以为汉王要拜自己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时,汉王居然拜韩信为大将,全军都大为吃惊。
拜将仪式后,汉王就座。汉王说:“萧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有何见教?”韩信分析:“大王如今欲向东争夺天下,对手不是项羽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羽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一会儿,说:“我不如项羽。”
韩信再拜,说:“我也这么想。我曾经侍奉项羽。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人生病,他心疼流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伤病员;有人立战功,该加官进爵,他却舍不得,他把大印棱角摩挲坏了,也不肯盖章,这是妇人之仁。项羽为人,震怒咆哮,不过匹夫之勇。项王称霸天下,诸侯臣服。但是,他放弃关中有利地形,建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约定,分封亲信为王,诸侯们都愤愤不平;他迁徙义帝到江南僻远之地,诸将都回去驱逐国君,占据好地方,自立为王;楚军所过之处,往往摧毁城池,杀人如麻。天下人人怨恨,百姓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楚。项羽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天下民心,其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果大王能够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战人才,分封城邑给有功之臣,顺从将士们离开汉中东归的心愿,有什么不能攻克的呢?况且项羽分封的三王,原是秦军将领,率领秦地子弟作战数年,死去和逃跑者不可胜数,又欺骗部下,向项羽投降。到新安时,项羽活埋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唯独三人活着回来,秦地父老兄弟,对他们恨之入骨。项羽凭恃威势,强行封三人为王,秦地百姓不爱戴他们。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秦朝严苛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都想要大王在秦地称王。根据诸侯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百姓人人皆知。大王本应为关中王,却被派到汉中为王,秦地百姓没有不遗憾的。如今大王发兵东进,发一道文书,就可以平定关中。”韩信分析了楚汉双方的政治条件、军事实力、战略动态,提出先夺取关中再向东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汉王统一天下的蓝图。汉王自然特别高兴,以为得到韩信太晚,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向东进击。汉元年(前206年)八月,汉王出兵,明修栈道,暗中经陈仓(今陕西宝鸡),向东挺进,平定了关中。汉二年(前205年),汉王兵出函谷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成、殷王司马卬(áng)相继降汉。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打击楚军。
拔魏赵定燕齐南摧楚军,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
韩信的伟大功绩,就是在楚汉相争时,占据今天山西、河北、北京及山东广大地区,为汉家打下半壁江山,有力地支援了荥阳前线,同时又打败楚军在山东的力量。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汉军兵败彭城,溃散而回。韩信收集溃散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今河南荥阳附近)之间,又击败楚军,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韩信首战是安邑(今山西夏县)之战,打败魏国。因为汉王兵败彭城,三秦王叛汉降楚,齐和赵背叛汉,与楚和解。六月,魏王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反汉,与楚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未成功。
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驻兵蒲坂(今山西永济西的黄河东岸,隔河与临晋关相对),堵塞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增设疑兵,排列战船,假装要在临晋关渡过黄河;却隐藏部队从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用木盆、木桶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国首都)。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俘虏魏豹,平定魏地,改为河东郡。汉王派张耳和韩信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赵和代。这年闰九月,打垮代军。在阏与(今山西省和顺县),生擒代国国相夏说(yuè)。这次战役后,汉王立刻调走韩信精兵,令其开往荥阳,抵御楚军。
韩信第二战是井陉(xíng)之战,攻下赵国。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占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韩信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起来,观察赵军。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汉军红旗。”又让副将传令开饭,“今天打败赵军后会餐。”将领们将信将疑。韩信对军官们说:“赵军已先占据有利地形,筑造营垒。他们看不见我的大将旗帜,就不会攻打我军先锋,怕我们到险要地方退回去。”韩信于是派万人为先锋,背靠绵蔓河(今绵河),摆开战斗队列。这是背水布阵,兵家大忌。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
天刚亮,韩信树起大将旗帜,伴随着战鼓声声,汉军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迎战汉军,双方激战多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阵地。河边汉军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进入河边阵地。两军激战,赵军不能取胜。这时,韩信预先派出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韩信汉军时,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全部拔掉赵军旗帜,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进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等要退回营垒,发现营垒插满汉军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俘获赵王将领,军心大乱,落荒而逃。赵将诛杀逃兵,并不能阻止兵士逃跑。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击垮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dǐ)水岸边,生擒赵王歇。(www.xing528.com)
众将献上俘虏首级,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提出疑问:背水列阵,不符合兵法,却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兵法上有这条,只是诸位没有留心。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与诸位将士在一起作战。这就是所说的“驱赶乌合之众去打仗”,把将士们置于死地,使人人为自保而战;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将士们就都跑了,怎么还能取胜呢?”将领们都很佩服韩信。
韩信第三战是不战而胜,胁迫燕国归汉。韩信虚心地请教广武军李左车下一步该怎么办:“我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怎么办才能成功呢?”李左车客气一番,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我现在是你的俘虏,何足谈大事。” 韩信表示:“你是有大智慧之人,是成安君陈余不用你,错不在你。我诚心诚意听从你的意见,请你不要推辞。” 李左车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愿竭尽能力,谈谈愚见。将军过黄河,俘虏魏王,擒获夏说,一并攻下井陉,不到一个早晨就打败赵军二十余万,杀了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将军兵威强大,敌国人民闻风丧胆,朝不保夕,此为将军所长。但是士卒劳苦疲惫,很难快速投入新的战斗。现在将军想带领疲惫士兵,停留在燕国坚固的城墙下,如要攻打,恐怕时间过长,力量不足,不能攻克。旷日持久,粮食耗尽。如果弱小的燕国不肯降服,齐国一定会拒守边境,以图自强。如燕、齐坚持不肯降服,刘、项双方则胜负难分。攻燕伐齐是失策。善战者,应该用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韩信称善。
韩信又询问具体办法。李左车说:“按兵不动,安定赵国社会秩序,抚恤阵亡将士遗孤。附近百姓每天送来牛肉酒食犒劳将士。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然后派出说客,带上书信,显示自己的战略长处,燕国必不敢不听从。燕国顺从,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齐国就会闻风降服。这在兵法上叫作‘先虚张声势,而后采取实际行动’。”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韩信称赞,采用李左车的计策,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果然立刻投降。
韩信派使者向汉王汇报,请汉王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汉王同意。楚国多次派奇兵渡过黄河攻击赵国。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安定赵国城邑,调兵支援汉王。
汉王兵败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只有滕公夏侯婴相随,来到张耳军修武驻地,当晚住进客馆。次晨,汉王自称是汉王使臣,骑马奔入赵军营垒。韩信、张耳还未起床,汉王进入他们的卧室,夺取他们的印信和兵符,用军旗召集众将,更换他们的职务。韩信、张耳起床后,才知道汉王来了,大为震惊。汉王夺取了他们二人的军队,命令张耳防守赵地,任命韩信为国相,命他征集赵国士卒,去攻打齐国。
韩信第四战是潍(wéi)水之战,杀楚将龙且(jū)。韩信领兵向东进发,还没渡过平原津(今山东德州),听说汉王派郦食其(lìyì jī)已说服齐王田广归顺。韩信打算停止前进。范阳(今河北定兴)说客蒯(kuǎi)通,规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齐,汉王暗中派遣密使游说齐国投降。汉王有诏令让将军停下来吗?郦食其是读书人,摇唇鼓舌,就收服齐国七十多座城邑。将军率领数万大军,一年才攻克赵国五十多座城邑。为将多年,反而不如一个读书小子的功劳大吗?”韩信听计,率军渡河。齐王田广,本来听从郦食其的劝说降汉,留郦食其开怀畅饮,撤除防备。此时韩信趁机突袭齐在历下(今山东济南)的军队。韩信军队很快就打到首都临菑(今山东淄博。菑,zī)。田广认为,郦食其出卖自己,于是烹杀郦食其,逃往高密,派使者前往楚国求救。韩信平定临菑以后,向东追赶田广,一直追到高密城西。楚国也派龙且率领兵马(号称二十万),前来救援齐国。
齐王田广和龙且两支部队合兵,隔着潍水摆开阵势,韩信军在潍水西,齐楚联军在潍水东。韩信下令士兵连夜装满一万袋沙土,堵住潍水上游,带领一半军队渡过河去,攻打龙且,假装战败往回跑。龙且以为韩信胆小害怕,就渡过潍水追赶韩信。韩信下令挖开堵塞潍水的万袋沙子,河水汹涌,龙且军队一多半正在渡河,韩信立即回师猛烈反击,杀龙且。潍水东岸,未渡河的楚军见势四散逃跑,齐王田广也逃跑了。韩信遂追赶败兵,直到城阳,俘获全部楚军。
汉四年(前203年),韩信降服且平定齐国,派人向汉王上书,要求做假齐王(指代理齐王)。此时楚军正在荥阳,把汉王包围得水泄不通。韩信使者到来,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在这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封他为王,好好待他,让他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汉王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假王呢?”就派张良前往齐地,封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此时韩信与汉王的矛盾逐渐显现,为他日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至此,韩信通过四场北方战役,为汉家打下了半壁江山,有力地支援了荥阳前线的汉王。
汉王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于是韩信率领军队在垓下,与汉王会师。汉王能最终打败项羽,韩信、彭越、英布出力甚多。
假齐王、真齐王、楚王、淮阴侯,终被汉王、吕后诛灭
汉王一直不信任韩信。韩信每次打胜仗后,汉王就突袭夺取韩信军,发到荥阳前线。韩信定齐后,请做假齐王,在张良、陈平劝说下,汉王封韩信为真齐王。汉四年(前203年)汉王用张良计,召齐王信会师垓下。汉五年(前202年),项羽已破,汉王徙齐王韩信为楚王,改封长子肥为齐王。汉六年(前201年),云梦之游,汉高祖突袭楚王,降韩信为淮阴侯。汉十年(前197年),韩信被萧何骗入宫,吕后派武士捆绑韩信,斩杀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司马迁说:“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这就是韩信对汉朝的贡献。司马迁认为,假设韩信能够学会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恃才自傲,那他对汉朝的功劳就会像周公、召公、姜太公对周朝的功劳一样大。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在天下已经安定以后,才想起来谋反,最终被夷灭宗族,被灭族,不也是应该的吗?!言犹未尽,尽在不言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