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迁与《史记》的绝唱

司马迁与《史记》的绝唱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史令司马谈本应参加大典,却因病不能参加旷世盛典。司马谈参与过当时很多典礼,也记载过很多史事。可是元封元年三月间,司马谈跟随皇帝东行,因病滞留洛阳,不能参加千载难逢的泰山祭祀天地大典,愤慨不已,即将不久于人世。他要求司马迁继承其遗志,“为太史,续吾祖,叙史文”,完成撰写史书的重任。这使司马迁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俯首流涕,表示要在先人编次的史稿基础上完成史书。

司马迁与《史记》的绝唱

太史令司马谈本应参加大典,却因病不能参加旷世盛典。司马谈,陕西韩城人,武帝建元、元封年间为太史令,迁居茂陵邑显武里。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在长安西北槐里县(今陕西兴平)茂乡修建茂陵,[5]方圆三里,并两次迁徙天下富户、豪强到茂陵,实行强干弱枝即加强京师弱化地方的策略。茂陵有成观里、显武里等,万石君(石奋)、司马相如、大侠郭解等,都在此居住。司马谈向唐都学天文历法,从杨何学易,跟黄先生学道论。太史令是六百石吏,掌管天时、星历,每到年底,须向皇帝呈上第二年历法;凡遇到国家祭祀及丧娶,太史令负责确定良辰吉日及时节禁忌。凡国家有祥瑞灾异,太史令负责记录;同时掌握皇家图书馆和各地上计的文书资料。司马谈兼懂天文历法星象等自然科学知识,并因职务便利,广泛接触国家现存的各种文献。司马谈参与过当时很多典礼,也记载过很多史事。可是元封元年三月间,司马谈跟随皇帝东行,因病滞留洛阳,不能参加千载难逢的泰山祭祀天地大典,愤慨不已,即将不久于人世。

其子司马迁,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6]生于黄河和龙门山附近,即今陕西韩城。十岁时接受父亲传授的知识,诵读用篆文书写的古代文献;后随父亲定居长安茂陵(今陕西兴平)显武里时,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学派《春秋》,又向经学大师孔安国学习篆文《尚书》。十九岁就成为朝廷博士官的弟子。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司马迁二十岁,随同博士储太等六人循行天下,开始了游历生涯,先后游历了今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等广大地区。司马迁当郎中时,奉命到今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进行考察。

元封元年春夏之交,封禅大典结束后,司马迁恰从西南回来,在洛阳见到生命垂危的父亲,父子之间有一场庄严的对话,司马谈说:“虞舜和夏禹时,司马氏的远古祖先就执掌天文历法文史等事,很有声望。我先辈是周朝太史,后来中衰,难道到我这就中断传统吗?我家世代都是太史,我死后,你继续为太史,就能继续我祖先的事业。现在大汉天子上承周天子事业,到泰山祭祀天地,我作为太史,不能从行,这是命吗?这是命吗?我死后,你必定当太史,当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论著的大汉历史。孝,始于侍奉亲人,忠在于侍奉君主,最后在于立身。扬名后世,为父母增光,这是大孝。从孔子著《春秋》以来,大约四百多年,诸侯兼并,历史记载都断绝了。现在汉朝建立,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却能不记载,使天下史文不传,我很担心啊,你认真考虑下我的话吧!”司马迁低头流泪说:“我虽然不聪明,但请让我详尽论述您所编纂的史料,不敢有所缺漏。”(www.xing528.com)

躬逢国家统一,却不能参加汉武帝元封祭天地大典,司马谈非常遗憾;恰遇国力强盛,他竟然不能写出一部像《春秋》那样的传世之作,他感到非常痛苦。这两大憾事,让司马谈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要求司马迁继承其遗志,“为太史,续吾祖,叙史文”,完成撰写史书的重任。这不仅是一位父亲临终前对儿子的谆谆嘱托,更传达出一种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这使司马迁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俯首流涕,表示要在先人编次的史稿基础上完成史书。这种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支持着司马迁,使他无论遇到多么严重曲折侮辱,都百折不挠,奋勇向前,撰写出一部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波澜壮阔的中国通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