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大通风廊道设计原理及优化方案

城市大通风廊道设计原理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城市通风廊道的营造方式城市通风廊道应由大型空旷区域连接而成,例如城市的主要道路、连续的休憩用地、城市美化的景观绿地、非建设用地、建筑线后退空间及低矮建筑区域等。功能融合的街道通廊:城市通风廊道的营造中最为简单的模式就是通过拓宽街道,以满足城市主次通风廊道的宽度要求,在行使交通功能的同时作为城市通风廊道,城市道路相对光滑的下垫面更适宜风的顺畅通行。

城市大通风廊道设计原理及优化方案

城市通风廊道通过增强城市中空气的流动性,提高风速、正确引导风向,将风有效地引导入城市内部,是城市中风良性运动的便捷通道,能够加速空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其浓度,还可以利用热岛效应,将城郊低温与城市中的高温综合形成冷热空气对流,促进城市热量排出。城市通风廊道不仅为风在城市中的循环构建了通道,还为其他环境因子创造了调节气候的条件[1]

1)城市通风廊道的尺度和走向(图6-1)

图6-1 城市通风廊道的尺度和走向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现有研究一般建议城市主通风廊道控制宽度不小于150 m,次通风廊道控制宽度不小于80 m,宽度至少应为两侧建筑高度的1.5倍,最好达到2~4倍,在任何情况下,通道宽度不应小于30 m,最好达到50 m,同时城市通风廊道在某一方向上的长度至少是500 m,最好能达到1 000 m以上[2];通风廊道的走向尽量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或与夏季主导风向的夹角应不大于30°。

2)城市通风廊道的营造方式(图6-2、图6-3)

城市通风廊道应由大型空旷区域连接而成,例如城市的主要道路、连续的休憩用地、城市美化的景观绿地、非建设用地、建筑线后退空间及低矮建筑区域等。

功能融合的街道通廊:城市通风廊道的营造中最为简单的模式就是通过拓宽街道,以满足城市主次通风廊道的宽度要求,在行使交通功能的同时作为城市通风廊道,城市道路相对光滑的下垫面更适宜风的顺畅通行。依托于主要道路的通风廊道并不是要通过盲目地增加机动车道的宽度来实现,为了满足城市主次通风廊道的宽度需求,在街道两旁可以考虑整合多种城市功能,例如在街道两旁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一定面积的绿地公园或是一定量的低层低密度的建设用地,使通风廊道同时具有生态、娱乐、休闲等多种作用。由于融合了绿化空间、活动空间以及部分低密度的低矮建筑空间,廊道的实际宽度大大拓宽,会形成更为明显的通风效果。(www.xing528.com)

图6-2 城市通风廊道的营造方式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6-3 城市通风廊道——网络化的通风脉络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连续的公共空间廊道:对于城市建设密集区,尤其是城市中心区来说,依托于街道空间形成150m或80m以上的通风廊道,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一般较难实现,因此在城市建设的密集区内,应尽量将区域内的绿地、公园、广场以及非建筑用地等开敞空间串联形成连续区域的通风廊道或更次一级的风道,形成网络化通风脉络,对促进区域内的良好通风十分有效。

广义的低层建筑廊道:更为广义的通风廊道也可以由连续的低层建筑群组合形成,在城市中通过规划控制部分区域的建筑高度或利用现有的低层的历史街区等,形成较为连续的低层建筑区域,也能够对高层高密度城市区域的通风起到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