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层建筑群单元的围合式设计

高层建筑群单元的围合式设计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合式的高层建筑群单元是指若干栋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呈现四面相对围合的布局形态。一般而言,建筑群高度的错落变化有助于改变风向,避免空气滞留不动,在可行的情况下,区域建筑群的高度应朝着盛行风的方向逐级降低,以促进空气流通;同时围合式的高层建筑群单元也应尽量减小冬季迎风面的尺度,减缓角流区的风速增大,避免形成强风区。

高层建筑群单元的围合式设计

围合式的高层建筑单元是指若干栋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呈现四面相对围合的布局形态。在城市中,部分高层商务办公建筑或高层住宅建筑排列较为紧密,同时连续的商业裙房或与部分多层商业建筑的组合往往都形成了此类围合式的布局模式。在新街口中心区内的典型案例诸如世界中心建筑群街坊、福鑫国际大厦建筑群街坊等,放到更大的城市区域范围内,新街口小四环东南地块的新世界百货、中央商场、正洪大厦等围合形成的莱迪广场街坊其实也可以归入围合式的高层建筑群单元内。

——典型案例:新世界中心街坊

新世界中心街坊北临城市主干道珠江路,东临城市主干道洪武北路,西、南两侧为城市次干道北门桥路,街坊总用地面积约为2.66hm2,建筑密度约为58.8%,容积率为13.2,用地功能较为混合,包含了商办、商住和居住的混合功能。街坊内北侧为新世界中心的一栋44层的高层商务办公建筑、一栋44层高层公寓建筑以及6层的新世界百货商业裙房,南侧为北门桥路高层住宅小区,高层住宅层数为30~32层,沿道路形成了较为围合的2~3层的商业裙房。街坊临近的街区内以多层建筑为主,沿道路分布有部分高层建筑。

夏季风环境:从新世界中心街坊夏季行人高度处的风速云图和风速矢量图(表5-8)来看,在夏季主导风向的平均风速的模拟条件下,整个街坊建筑的围合度较高,近地面的气流较难进入到围合的街区内部,从其行人高度处的风速矢量图可以看出,围合的街区内的气流流向主要为从北至南扩散,说明街区内部近地面的大部分气流应为沿高层建筑下沉的气流在地面所形成的回流。街坊内的高层建筑沿夏季主导风向形成了前后排列较为紧密的三排的高层建筑,此类情况下易在高层顶部形成飞掠气流,致使气流难以下沉到地面。但街坊内前两排高层住宅高度基本一致约为90m,北侧一侧高层建筑高度较高约为200m,沿夏季盛行风向形成了阶梯式的建筑高度变化,北侧体量较大的高层建筑能够引导大量气流下沉到地面,从而大大改善围合街区内的风环境。街坊内行人高度处的风速大都能保持在1.0m/s以上,部分由于狭管效应引起的风速增大区域的最大风速值也未超过4.0m/s。街坊沿珠江路一侧的人行街道空间内基本被建筑背风涡流区覆盖;沿洪武北路一侧的人行街道空间的南段,沿高层建筑的下沉气流与来流相遇形成了大片的风速减弱区域,北段则被两侧高层建筑的角流区覆盖,风速较大;而沿北门桥路一侧的人行街道空间内由于两侧建筑的狭管效应,风速水平也均较高。

冬季风环境:从新世界中心街坊冬季行人高度处的风速云图和风速矢量图(表5-8)来看,在冬季主导风向的平均风速的模拟条件下,街坊北侧的高层建筑和裙房体量均较大,形成了尺度较大的冬季迎风面,致使在珠江路与北门桥路交叉口一侧形成了风速急剧增大的角流区,风速最大值达到6.4m/s,风速比为4.2,风速超过风舒适的风速阈值的强风区覆盖了道路交叉口周围的大部分区域。在珠江路与洪武北路交叉路口空间内形成的角流区的风速最大值约为3.5m/s,未超过风舒适的风速阈值,其他沿道路的街道空间内由于高层建筑角流区或狭管效应促使风速基本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街坊东北角建筑间的开口使得近地面气流能够渗入到街区内部,同时东侧的上部来流沿高层建筑下沉到地面,促进了近地面的气流流通,街区内部大部分空间风速均处于1.0m/s以上。

表5-8 新世界中心街坊的夏季、冬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

(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总体来说,新世界中心街坊内高层建筑和裙房形成了较为围合的空间形态,近地面气流难以渗入街区内部,但街区内高层建筑沿夏季盛行风向形成了阶梯式的高度变化,促使大量气流下沉至地面,对街区内行人高度处风环境起到了较大的改善作用,但同时在街区背风的街道空间内也形成了较大面积的背风涡流区;在冬季盛行风向下,北侧大体量的高层建筑和裙房起到了冬季防风的作用,街区内风速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但同时也由于迎风面尺度过大,致使在街道内形成了风速过大的强风区,导致风环境较差。

图5-10 新世界中心街坊夏季、冬季风环境气流流动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结论10】在围合式的高层建筑群单元中,高层建筑群宜沿夏季盛行风向成阶梯式的高度变化形态,以促使高处的气流下沉至地面,弥补街区内近地面渗入气流的不足,来改善行人高度处的风环境。一般而言,建筑群高度的错落变化有助于改变风向,避免空气滞留不动,在可行的情况下,区域建筑群的高度应朝着盛行风的方向逐级降低,以促进空气流通;同时围合式的高层建筑群单元也应尽量减小冬季迎风面的尺度,减缓角流区的风速增大,避免形成强风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