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中心高层建筑群设计

城市中心高层建筑群设计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低围合的散点式高层建筑群单元的空间形态特征反映为,若干个无裙房的点式高层建筑的布局既没有线性关系也没有明确的围合关系,而是呈现散点的布局模式。街坊内北侧为双塔商务办公楼,建筑高度约为150m,南侧为居住和商业混合的高层建筑,建筑高度约为135m。街坊西侧紧邻大行宫主体的高层建筑群,东侧和南侧紧邻街区则主要为多层或低层建筑街区。

城市中心高层建筑群设计

低围合的散点式高层建筑单元的空间形态特征反映为,若干个无裙房的点式高层建筑的布局既没有线性关系也没有明确的围合关系,而是呈现散点的布局模式。在城市中独立的商务办公以及居住职能的建筑往往会采用这种布局模式,在新街口中心区内的典型案例如大行宫的长发中心街坊、洪武路的金宝花园小区街坊等。

——典型案例:长发中心街坊

长发中心街坊位于新街口中心区内东侧的大行宫区域,街坊总用地面积约为1.87hm2,建筑密度约为26.1%,容积率为3.15,用地功能为贸易咨询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街坊内北侧为双塔商务办公楼,建筑高度约为150m,南侧为居住和商业混合的高层建筑,建筑高度约为135m。街坊北临城市主干道中山东路,东侧和南侧分别为利济巷和科巷。街坊西侧紧邻大行宫主体的高层建筑群,东侧和南侧紧邻街区则主要为多层或低层建筑街区。

夏季风环境:从长发中心街坊夏季行人高度处的风速云图和风速矢量图(表5-5)来看,在夏季主导风向的平均风速的模拟条件下,街坊南侧建筑布局相对较为开敞,但四座高层建筑体量均较大,对风的阻碍致使在行人高度处形成了明显的角流区和风影区,整个街坊内风速变化十分剧烈,各角流区的最大风速都处于4.0m/s以上,靠东的商务办公塔楼的角流区的最大风速达到4.7m/s,靠北的高层住宅的角流区的最大风速达到4.8m/s,均较为接近风舒适的风速阈值,易形成强风区。各高层建筑的风速增大的角流区、建筑迎风面下沉气流在地面形成的回流以及背风的涡旋气流等相互叠加影响,在近地面形成了复杂的湍流风,街坊内风速的离散度较大,在小范围内风速、风向变化复杂,会引起行人的不舒适感。

冬季风环境:从长发中心街坊冬季行人高度处的风速云图和风速矢量图(表5-5)来看,在冬季主导风向的平均风速的模拟条件下,街坊北侧的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央饭店的大体量建筑在中山北路街道空间内形成了较大面积的背风涡流区,同时沿双塔商务办公楼的下沉气流与北侧建筑两侧来流以及中山东路沿路的水平气流相互干扰,致使在长发中心街坊北侧的街道空间内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静风区域。沿中山东路一侧均为连续的高层建筑,两栋高层的商务塔楼布局紧密对冬季来流形成了风屏障,风的渗透性较低,致使渗入长发中心街坊内部的气流相对较少,街坊内高层建筑角流区的风速与夏季相比较小,风速基本都不超过2.8m/s,风速变化相对较为平缓。

表5-5 长发中心街坊的夏季、冬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

(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总体来说,长发中心街坊南侧建筑布局较为开敞和错落,北侧建筑布局较为紧密,对夏季通风和冬季防风有一定考虑,但其超高层建筑的尺度均较大,且两栋高层住宅的建筑长边与夏季主导风向接近垂直关系,建筑迎风面尺度较大,导致行人高度处风速变化急剧,较为不舒适,同时部分区域风速接近风舒适阈值,易形成强风区;其冬季行人高度处的风速则相对较为平缓,街区内未形成过大的风速,但对于南京冬季的气候环境来说风环境较为一般。

【结论7】在低围合的散点式高层建筑群单元中,街区内高层建筑在夏季主导风向下的迎风面一侧布局相对开敞和错落,而在冬季主导风向下的迎风面一侧布局相对紧密,有利于街区的夏季通风和冬季防风(图5-7);同时单体高层建筑在满足日照及室内通风的条件下,应尽量使建筑的长边与盛行风向平行或交角在30°以内,来减小建筑的迎风面尺度,以避免在行人高度处形成强风区;而街区内的主要室外活动空间则应避开强角流区和涡流区来布局,特殊风场范围内可作为绿化景观空间或栽种高大茂密的树木来降低角流区风速。

图5-7 长发中心街坊夏季、冬季风环境气流流动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