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建筑与空间环境艺术研究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建筑与空间环境艺术研究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1.3.2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建筑与现象学理论融合实践的起步比较晚,相关的最早记录就是20世纪90年代于台湾举办的“首届建筑现象学研讨会”。之后也有众多国外相关著作在国内被翻译出版,这些众多的理论著作都成了学科中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建筑与空间环境艺术研究

1.3.1 国外研究概况

现象学是20世纪初叶在欧洲流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狭义地讲这一次潮流的引领者就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他的“现象学”又被称为“描述现象学”或者“描述心理学”。而从广义上发掘现象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世纪G.W.F.黑格尔发表的著作,但其内涵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是迥然有异的。

完整的现象学理论当从20世纪初叶胡塞尔的理论开始记起至今大概百年的历史。而建筑学当中引入现象学方法,相较于其他建筑学理论来讲历史相对短暂。现象学的起初意指“让人以物体本身所显现出的现象去观察它,即显示在表面的现象”。现代现象学学派强调“回归事物本身”,意谓对事物本质进行研究。最早提出现象学理论的学者是德国的埃德蒙特·胡塞尔,他在《现象学》一书中奠定了这一理论的基础。法国的哲学家梅洛-庞蒂则将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知觉现象学理论,努力研究人与客观空间的内在联系。希望由此跳出传统哲学二元框架,阐述由人本身的知觉出发,感受体验初始存在的现象世界。现象学理论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也是十分广泛的。建筑设计领域便是受其影响的领域之一。曾几何时,现象学理论及其方法论对建筑设计领域的介入使其后者获得了新的引领方向,继而建筑现象学就此产生。作为一门新学科,建筑现象学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从而使人与建筑的直接交流成为可能,也因此使建筑的体验和知觉在建筑设计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以上著作(见图1-2)均在建筑与人知觉体验领域以《知觉现象学》作为理论依据做出相关论述。人们原本感觉习以为常的消费空间,因这些理论的出现以及从建筑视角下的阐释,获得了全新的意义。人们发现此空间并非仅止于消费空间,更是能够营造空间氛围,创造承载更丰富的空间感受。由此,消费空间的设计理念获得了拓宽与延展,在城市空间构成的整体比重中占据了不同以往的重要位置。

(www.xing528.com)

图1-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建筑与现象学理论融合实践的起步比较晚,相关的最早记录就是20世纪90年代于台湾举办的“首届建筑现象学研讨会”。后来比较著名的是学者沈克宁先生撰写的《建筑现象学》于2008年出版,此书也是国内首个此领域的著作,书中详细地对建筑学与现象学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同时介绍了以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两个代表人物领导的流派。之后也有众多国外相关著作在国内被翻译出版,这些众多的理论著作都成了学科中坚实的理论基础。王澍、张应鹏等国内建筑师也在其作品中加入了现象学的试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