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建筑装饰对纪念碑性体现的研究成果

中国古建筑装饰对纪念碑性体现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2.2中国古建筑室内外的小木作中国古建筑中的小木作其实是指古建筑的装修,它被分为内檐小木做和外檐小木做,内檐主要是指天花藻井等室内的装饰,外檐指门窗、挂落等室外的装饰物。

中国古建筑装饰对纪念碑性体现的研究成果

5.2.1 皇家建筑屋脊上神兽形象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无数的朝代更替,民族不断地融合,慢慢地孕育出了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这其中皇家建筑有其独有的特点,代表着古代阶级等级制度的森严,代表着无上的皇权权威。在皇家建筑屋顶上的戗脊、角脊、垂脊上分别设有戗兽、角兽、垂兽。在正脊与垂脊的交界处设有吻,一般是龙吻的造型。屋脊上的前段一般会有仙人的造型雕塑,后边跟随着走兽(见图5-4)。

图5-4 屋顶上的屋脊兽

以故宫的太和殿为例,在故宫太和殿的大殿屋脊上,我们会发现装饰着一排兽形的雕塑。数量为10个,分别是“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这个数量、顺序是严格规定排列的,象征着威严不可侵犯的皇权。龙是中国古代皇权的代表动物,古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我们中华民族一直自称是龙的传人,可见龙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的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青龙为祖龙。龙本身并不存在,这是封建社会人们想象出来的神话生物,通过历代统治者的宣扬,百姓深信不疑,统治者是龙的化身,在紫禁城中除了屋脊,在门窗、柱子、座椅等物件上都有着与龙有关的装饰图案。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太和殿一座宫殿内有关龙的装饰图案就有一万两千六百多条,可见龙在古代皇家建筑中所占有的地位。凤在屋脊上的排列顺序仅次于龙。凤自古以来在皇权社会是皇后的象征,皇帝有龙袍,皇后有凤冠霞帔。“龙凤呈祥”也是形容皇帝与皇后的关系,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凤是百鸟之王,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瑞鸟,象征着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古代人们认为只要处于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着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狮子是兽中之王,中国古代狮子形象始于汉朝,作为从西域传入的外来物种,因为佛教的盛行而被人尊崇。在中国古代社会,狮子的形象不像如今这样被视为普通的动物,更多的是被视为神兽一般,存在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逐渐成了吉祥的象征,在园林里随处可见狮子的造型,在庭院的门口也要有两只狮子来镇宅。天马形状如同骏马,据说可以日行千里,风驰电掣,速度无法企及,是古代先人心中幻想出来的天神的马;海马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中的“海马”,它是中古传说中的瑞兽,能够深入大海湖泊,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在古代天马和海马都是忠义与勇敢的化身;押鱼又称作狎鱼,是海中异兽,它的造型是将兽首与鱼身结合起来,在古代传说中它能够兴云作雨、灭火防灾,也同样寓意着吉祥。我国古代建筑基本都是木质结构,一旦起火,火势很难控制,所以将押鱼置于屋脊之上是希望它镇压火灾,防止宫中失火;狻猊形似狮子,在它的头上披下来长长的鬃毛,因此又叫“披头”。有一些说法是狻猊就是狮子,但在造型上还是稍有不同,传说中龙的第五子(不同版本中也有记载为第八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好烟火,所以形象大多出现在烟炉、丹炉等器具上,在屋脊上的寓意则有威武凶猛的神兽镇守,奸佞恶灵不敢靠近;獬豸是传说中的神羊,形状如羊,有一角,在古代它主管刑狱司法,其头顶的一角象征着公平正义;斗牛是虬螭的一种,牛头牛身,身上有鳞,遇阴雨作云雾,传说中是一种虬龙,与狎鱼作用相同,一说其为镇水兽;行什的造型像只猴子,但背有双翼,且手持金刚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又因其形状很像传说中的雷公,将其放置在屋顶,是为了防雷,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

屋脊上走兽的数量会根据建筑的等级而定,等级越高的建筑屋脊上的走兽数量越多,随着等级的下降而递减。

5.2.2 中国古建筑室内外的小木作

中国古建筑中的小木作其实是指古建筑的装修,它被分为内檐小木做和外檐小木做,内檐主要是指天花藻井等室内的装饰,外檐指门窗、挂落等室外的装饰物。

门窗,中国古建筑中门窗是必备的元素,几乎每一种建筑类型中都有门窗的存在。门一般分为板门与槅扇门,板门主要用在各种建筑的室外大门,如住宅、宫殿、庙宇等,这种门的形式在汉代的石画像上就有记载,一般有棋盘式与镜面式两种样式。槅扇门一般作为建筑的内门或者内部的隔断来使用,这种门的样式在唐朝发源,明清时期普及率更高。槅扇分为裙板与花心两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上都有装饰用的花纹,以植物纹样或人物雕刻居多,其美学价值要高于板门。在古建筑室内还有一种被称作罩的门,其是通过在木板上雕刻各种图案,在室内起到隔断与装饰的作用。

窗的形式有许多种,在唐朝之前以直棂窗为主,这种窗只能被固定在墙上,不能开启。宋代开始,槛窗开始逐渐取代直棂窗。槛窗的形式来源于槅扇门,但是只用花心,并无裙板,花心上也有装饰图案。因为气候原因,在中国南方地区,发展出一种支摘窗,这种窗上部分可以支起,下部分可以取下,适用于南方炎热地区,来增加通风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为了满足游览时的观景需要,在墙、亭、廊等园林建筑上开设的小窗叫作漏窗,这种窗有圆形、方形、扇形、八角形等形状,中间有用瓦片或竹片构成装饰图案的窗棂,这种形式的漏窗在南方民居中也经常出现。

藻井与卷棚(见图5-5),中国古建筑为了美化空间,把房屋的结构隐藏起来,天花应运而生,通常是在建筑梁下搭造木框,再在木框上放置方形木板,或是放置大块木板,并在下方雕刻或绘制纹样,在宋代这种形式又称作平棋。在一些规格高的建筑中,天花的工艺与样式也被升级,这种高级的天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藻井,藻井一般被用于宫殿大堂的正中,或是皇帝的宝座与佛像的佛座之上,这种井藻上所雕刻的装饰图案更为复杂与华丽,多以植物等自然元素为主,在佛堂内的藻井上多以莲花图形与佛教故事为主。藻井的形状多变,有方形、圆形、六角、八角、斗四、斗八等多种形状。

图5-5 藻井样式示意图(www.xing528.com)

5.2.3 中国古建筑上的彩绘与雕刻

在中国古建筑中绘制图画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商代宗庙的墙壁上就已经开始有了与神仙鬼怪、山川河流有关的图画。在汉代,建筑中的彩绘大都是在墓室中,古人在墓室中的顶部绘制星象图,发展到唐代,壁画的绘制达到了顶峰,无论是寺庙还是墓葬都出现了许多优质的大幅壁画作品,如懿德太子墓壁画、章德太子墓壁画等,元朝的壁画多集中在寺庙中,如山西的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建筑壁画的集大成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壁画的高超水平。

除了壁画外,中国古建筑中讲究“雕梁画栋”。所谓雕,指的是对石材、木材等材料进行人工艺术化的处理,表象形式包括浮雕与圆雕。中国古代的建筑石雕以汉朝为源头,在汉代的墓室中都有石兽、石阙等造型。南北朝时期石窟中的柱子、石壁都有非常精妙的石像雕刻。唐宋时期许多牌楼、佛塔都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在宋朝对雕刻有了详细的工序,分别为打剥、粗搏、细漉、褊棱、斫咋、磨砻。在建筑中的石刻花纹有海石榴花、惠草、云纹样、水纹样、宝阶、宝山、宝相花、牡丹花等八种纹样。在柱子石基上常用铺地莲花、宝装莲花、仰覆莲花等三种,其中也会掺杂龙凤等纹样。

在建筑上绘制彩画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发展到汉代的梁上彩画常以植物、祥云、动物等自然元素作为主体。发展到宋朝,建筑上的装饰彩画有了规范化的流程,宋代的彩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五彩遍装法,这是一种在红底或青底上绘制图案,周围用朱红或青绿叠晕的画法。这种画法是所有建筑彩绘中等级最高的画法,一般只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第二种画法是碾玉装,这种画法是在青蓝色的底色上用淡绿色绘制花纹,周边用青绿色叠晕。这种画法起始于宋代,对后世中国古建筑上的彩画影响深远。这种彩画等级方式要次于五彩遍装法,一般用于等级稍低一档的建筑。第三种是解绿装,这种彩画形式等级最低,一般在赭石色的底色上绘制花纹,周边用青绿色叠晕。宋代彩画在绘制时,会在屋梁上使用藻头,由各种如意组成,这种藻头被称为角叶。

发展到明清时期,彩画发展成了以和玺、旋子、苏式为主要构成的彩画体系,其中和玺式彩画(见图5-6)是所有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只能用于宫殿、庙宇中的主体建筑,这种彩画的主体都是龙,图案主体内容都是程式化、标准化的,包括金龙和玺、龙凤和玺等。

图5-6 和玺式彩画示意图

旋子式彩画(见图5-7)的等级要比和玺式的低,但是使用的范围相对较广,这也是在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种彩画形式,它与和玺式的版式与主题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藻头里的图案,因为藻头尺寸的不同,上面绘制的图案依次变化。

图5-7 旋子式彩画示意图

苏式彩画(见图5-8)起源于苏州,后来流传入京,成为标准化彩画形式中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是包袱心与枋心中的图案纹样都是写实的花鸟人物,不像和玺式与旋子式那样有固定的主题,其呈现的效果立体感很强,有代入感,这得益于其起源于南方园林中,自带一种文人雅士的风趣。

图5-8 苏式彩画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