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抚慰政策收人心,宋元韬略揭秘

抚慰政策收人心,宋元韬略揭秘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不能来为忽必烈效劳的中原知识分子,忽必烈也不歧视,而能采取抚慰政策,起到收人心的作用。这样的做法,可以安抚一大批不愿出来为蒙古人做事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安心待在家乡,而不对蒙古政权采取敌对态度。忽必烈对此也心中有数,在征服了云南后,就任命廉希宪为京兆宣抚使。忽必烈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表现出与蒙古诸王截然不同的政治风度,在于他从青少年时期,就喜欢访问前代帝王的事迹,尤其佩服唐太宗。

抚慰政策收人心,宋元韬略揭秘

对于不能来为忽必烈效劳的中原知识分子,忽必烈也不歧视,而能采取抚慰政策,起到收人心的作用。如对张特立,此人本为金朝御史,因上书言事触怒了当权者,罢官回乡。金亡之后,他并不像姚枢等人那样为蒙古人效劳,而是在家乡教授儒经。忽必烈传旨赐他“中庸先生”之号,表彰他:“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推为学者之宗,给予很高的名誉。这样的做法,可以安抚一大批不愿出来为蒙古人做事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安心待在家乡,而不对蒙古政权采取敌对态度。这对蒙古人来说,是难得而明智的做法。

忽必烈所用汉族知识分子还有郝经,当时此人在张柔家教书,忽必烈听说此人博通各种学问,便召他入见,询问经国安民之道,郝经于是献上数十条建议,忽必烈读后大喜,便留在身边,任为谋士

还有廉希宪,此人年少时就跟随忽必烈,因他年轻,暂未加任命。然而此人非常好学,笃好经史,手不释卷,甚得忽必烈的好感。一天,廉希宪正读《孟子》,忽必烈临时召见,匆忙间就怀揣书本来见忽必烈,回答问题时,也全是孟子的一套。因此忽必烈就称他为“廉孟子”。廉希宪其实不是书呆子,一次,他与忽必烈的蒙古大臣比赛射箭,连发三箭,箭箭命中靶心,大家非常吃惊:“想不到廉孟子还有这一手,真是文武双全。”

忽必烈对此也心中有数,在征服了云南后,就任命廉希宪为京兆宣抚使。京兆即关中地区,是忽必烈的封地,又是控制陇西与巴蜀的战略要地,而蒙古其他亲王的封地,也分布在京兆四周,人民也是汉、戎、羌杂居,所以是最难治理的地区。忽必烈让廉希宪管理这一地区,可知他极相信廉希宪的能力。而廉希宪也没有让忽必烈失望,一上任就访求民间疾苦,裁抑豪强,打击奸民,改革弊政,不久就把京兆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安物阜,让忽必烈对自己的根据地完全放心,得以全力向外发展。

金虽被蒙古亡国,但忽必烈并不歧视金朝旧臣,凡有才能者,都尽量招至麾下。他派董文用去招金朝旧臣李冶,对他说:“素闻先生学优才赡,但能潜德韬光不露,久欲一见,请勿推辞。”用谦逊而温和的口气,把此人请来。(www.xing528.com)

忽必烈仔细询问金朝人才的情况,谁优谁劣,各有什么特点。李冶都一一细说,并论及金所以亡,蒙古所以兴。忽必烈请他来的目的在于网罗人才,于是向他请教,当今世上还有哪些人可用,如何召集而用之。李冶告诉他:“天下从来都不缺乏人才,关键在于君主们求还是不求。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失之于此,必得之于此。你不能得到人才而用之,别人就会得到人才而用之。而能不能得到人才并重用之,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忽必烈听他这样说,有些坐不住了,急切表示愿意访求人才而重用之。于是李冶向他推荐:“现在的儒生,如魏璠、王鹗、李献卿、兰光庭、赵复、郝经、王博文等,都是有用之才,又都是贤明的君主曾拜访过的,对这些人举而用之,有何不可?只怕用之不尽。但天下之大,又岂止这几个人才呢?大王若能诚心诚意地向天下广求人才,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聚集于此吗?”

忽必烈后来果然按李冶所教,把这些人才全都网罗到手,形成了当时蒙古诸王中独一无二的智慧团。史家记述当时延揽人才的盛况时说忽必烈“召集天下英俊,访问治道,一时贤士大夫,云合辐辏,争进所闻”。他们把自己的智慧都贡献给了忽必烈,因而日后忽必烈无论在政治斗争还是在军事活动中,这个智慧团都起了决定性作用,使他的帝王之志得以顺利实现,使忽必烈成为蒙古成吉思汗之后又一杰出人物。

忽必烈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表现出与蒙古诸王截然不同的政治风度,在于他从青少年时期,就喜欢访问前代帝王的事迹,尤其佩服唐太宗。唐太宗在即位之前,并未被立为太子,也是普通的皇子之一,但他早有大志,广延四方文学之士讲论治道,其后终于实现自己的抱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帝王之一。唐太宗为忽必烈树立了榜样,后者通过自己的实践,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