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总要》内容很多,就谋略而言,这里仅选其中部分内容加以阐述。
卷一的选能部分,是说军队需要选择有能力的人来做将领,还要选择各种不同能力的人来为战争的取胜服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作战的才能。这就是所谓的“搜拔众材,以助观听,以资筹略”。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会发现人们经常忽视的特种才能,如春秋战国之际,鸡鸣狗盗之士,也被用来为国家的利益服务,这说明人才是各种各样的。为了战争取胜的总目的,需要慧眼识人才,这是作战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
从过程上讲,大将一旦受任,就要与副手们讲求人才。对于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不要问他的出身是否高贵,都要予以重视。
还有些人,是自己上门来献策的,对这种人,则要通过询问来观察他的脸色表情,察验他的来历,由此判断这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人才。
对于人才,要加以区分,如果是有沉谋秘略且所献谋略超出众人的,就可让他帮助策划谋略。如果是巧词善说能移人意的人,就可使他游说,历聘四方。此外还有知道风俗人情之隐的人,熟悉敌人门庐请谒情况的人,了解山川险易、形势利害、井泉刍牧、道途迂直的人,具有巧思,能烁金剡木制造器械的人,还有材力矫健,能猿腾鹘击、逾沟越垒、来往无迹的人,有能占测风候、视月观星、揲箸转式、达于休咎的人。可知人才的种类是非常多样的,能经悉数。只要具有其中一种能力,都可加以适当的使用。而这都要由具有智慧的将帅加以裁量。
卷三讲到以寡击众,这种情况下的作战,要想取胜只能通过出奇。所谓奇,有三种情况,一是设法让敌人来到我方设伏的险要之地,二是用做好准备且士气高昂的我军迅速攻击尚处于混乱状态的敌军,三是利用特定的气候,让敌人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之中,我军由暗击明,让敌人无法正常发挥战斗力。能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一击十,以千击万。敌人虽然兵力多于我方,但整个形势也能加以颠倒,使我军从不利变化为有利。(www.xing528.com)
卷四又讲到奇兵的问题,对所谓的奇兵做了详细的分类。总体上说,奇兵就是正兵的变化。能变化成什么样子呢?这是无法悉数的。如伏兵,又是奇兵一种变化。但作战不能只用奇兵,仍然需要正兵在正面与敌对峙,再辅以奇兵,才能收到可观的效果。作战也不能只用正兵,而不用奇兵,因为正兵是敌人能观察到的,一切皆在他的预料之中,这样作战也很难取胜。
奇兵的性质是指不虞以击,这是说在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时间、形式等向敌攻击。伏兵的性质则是匿形而发,也就是让敌人不能发现我方的兵力与攻击对象和方向。从让敌人料想不到这一点来说,伏兵就是奇兵的一种。从历史上看,两方作战,如果不知道用奇,就不能取胜,所以说兵不奇则不胜。
如前秦的苻坚在淝水之战,被东晋以少击多,一败涂地,就在于他只知道用正而不知道用奇。东晋所以取胜,就在于他们兵少,只能用奇。项羽是善用兵的人,即使到了乌江东渡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骑,他还知道分成奇正两队来作战,可想而知,他在兵力众多的时候,也是善于用奇的。
古代兵法说,凡是作战,要用总兵力的十分之三来当奇兵或伏兵。善于出奇的人,变化无穷,一奇接着一奇,让敌人无法猜测和防备。所以奇正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紧密结合,就像圆形的循环无穷,让人找不到头和尾,分不出奇与正。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奇亦为正,正亦为奇。
用奇的关键是欺骗敌人,让他看不到我方的真实情况。所以兵法中说:“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又说:“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饱而饥之,安而动之,攻其所不备,出其所不意。”奇能达到这一步,就可以说是用兵已如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