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朝廷又派孟珙驰援上游的四川战场。嘉熙三年(1239)秋,蒙军攻占成都、广汉、邛崃、简阳、眉山等处。此外,蒙军还沿嘉陵江南下,进攻重庆、夔州(今奉节)、瞿塘、施州(今湖北恩施)等地,蒙古人多年来就想从三峡进入京湖地区,再顺江东进,直抵南宋首都临安。
当时孟珙坐镇江陵,他准确判断出蒙军主力必取道施、黔(今四川彭水)渡江,于是派兵两千人驻屯峡州(今湖北宜昌),一千人屯驻归州(今湖北秭归),另派兵增援归州的重要隘口万户谷(今湖北秭归县西),其弟孟瑛则率五千兵力驻松滋,作为后备队,又一弟孟璋率兵两千驻守澧州,防守施、黔两州的蒙军。
孟珙的防御体系部署得当,环环相扣,遥相呼应,使来犯的蒙军在大垭寨被孟珙的水师打败,之后蒙军粮草不继,只得退出四川。此战后,宋理宗任孟珙为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安抚制置使,把三分之二的南宋防御线让孟珙指挥。
孟珙总是在战前就做好各处的防御准备,而不是仓促上阵。孟珙从战略角度进行防御部署,把兵与民视为一个整体,兵以卫民为天职,民以养兵为义务,兵与民相依为命。使兵的作战准备与民的安心耕种结合起来,由此构成整体性的防御体系,使蒙军南下进攻没有机会取胜。(www.xing528.com)
孟珙在世时建立了南宋防御蒙军的战线,非常有效。后人认为他是机动防御的大师。机动防御,一般认为发源于一战后的德国,当时的德国,其军队人数被限定在十万,不得不采用与阵地防御不同的机动防御,即运动中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击败敌人。
孟珙负责漫长的战线,兵力有限,也只能采取机动防御的方法。机动防御的关键在于准确选择防御地点,不能在整个战线上平均使用兵力。如嘉熙三年(1239),蒙军从四川向三峡进军,企图由此进入京湖地区。此时孟珙手中的兵力只有蒙军的十分之一,不能处处设防。因此他对形势进行判断,认为蒙军的主力将在施州和黔州渡江,他就在峡州、归州、万户谷、松滋、澧州等地驻兵进行防守,最后在大垭寨击败蒙军主力,取得了防御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