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在北宋末年就开始投军,之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从高宗建炎二年(1128)到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率岳家军与金军作战数百次,所向披靡。在岳家军的打击下,金兵统帅完颜兀术已丧失信心,准备撤军后退。传说此时一个书生拉住他的马,告诉他岳飞不可能这样一直作战下去,让兀术不要退兵。岳飞后来果然被宋朝廷严令招回,未能完成收复失地的壮志,后更被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杀害。
岳飞作战最成功的是绍兴十年(1140)的挺进中原之战。
此年五月,完颜兀术废除对宋和议,亲率大军作为中路,又以山东聂儿孛堇和河南李成为左右两路,取道汴京向两淮进军,另派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率西路军,从同州(今陕西大荔)攻陕西。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今安徽阜阳),顺昌告急。宋高宗命岳飞救援。
此时岳家军在鄂州已经整训三年,岳飞派张宪、姚政率军东援顺昌。还没有赶到,刘锜已大败金军。六月下旬,西线金军受阻,东线顺昌解围,高宗命岳飞“不可轻动,宜且班师”。此时岳飞已至德安(今湖北安陆),他向高宗派来的大臣李若虚提出恢复中原的战略,李若虚不顾矫诏之罪,支持岳飞向中原进军。
六月、闰六月间,岳家军在蔡州、鲁山、淮宁、颍昌、陈州、郑州、河南府(今洛阳)等地接连取胜。在此期间,韩世忠、张俊等部也收复了一些失地,但朝廷却将张俊、刘锜等部撤离战区,岳飞要求各部增援,朝廷也未答应。
此时岳家军驻扎在郾城,金兀术出动骑兵一万五千人进行突袭,企图消灭岳家军的主力。七月初八,金兵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兀术用“铁浮图”为主力,从正面进攻,左右两翼则为“拐子马”。
“铁浮图”又称铁浮屠,浮屠是佛教的语言,指铁塔,形象地描绘了重装骑兵,即人马都披着重型铁甲,对敌阵发起冲击。因为重甲在当时十分昂贵,不可能大规模装备军队,而披着重铁甲的士兵与马匹,则要求体力超强,因此这种重装骑兵的冲击力特别强,是金人的最精锐部队。“拐子马”是指金军主力的两翼骑兵,属于轻型骑兵,布置在两翼,具有高度的机动性,用来对敌军进行迂回包抄式的突击。(www.xing528.com)
郾城之战时,金兵以两翼拐子马反复进攻,岳飞则用背嵬军和游奕马军迎战。背嵬军是岳飞训练的精锐骑兵,当时南方不产良马,后来利用从敌人手中俘获的战马一万五千匹组成了这支骑兵部队。游奕军和踏白军都是骑兵,与背嵬军同为岳飞手中最善战的骑兵。
岳飞的背嵬军分为步兵与骑兵,步兵由岳云率领,骑兵由王刚率领。骑兵背嵬装备有长刀、短刀,约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人马披铁片革甲。其作战战术也多有变化,常分成多个独立战斗小组,相互紧密配合。作战时,往往在距敌一百余步时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马,然后长刀对劈,迅速冲锋,集结,再冲锋,形成震破敌胆的冲击力。
此次作战,岳家军的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军,下砍马腿,使拐子马失去威力,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鏖战数十回合,方决胜负。
七月初十,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五里店再次大败金军。兀术不甘心失败,七月十四日,又集结了三万骑兵及十万步兵攻击颍昌,岳飞派其子岳云率背嵬军八百人挺前决战,再破兀术的精骑,之后岳飞的五百背嵬铁骑又在开封附近的朱仙镇,击败金兵。
这次作战的胜利,是岳家军用骑兵战胜骑兵,这是处于南方的宋军少有骑兵取胜战例,使金兀术最精锐的铁浮图与拐子马基本丧失战斗力,所以兀术战后叹道:“以前作战,都是靠这铁浮图和拐子马取胜,现在都完了!”兀术只好撤军,准备渡黄河回到北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