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的政坛失利,虽然出于另一同年党的冯拯所攻击,实际上也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直接关系。首先,他在当权时,没有尽最大努力帮助和援引自己的同年进士,以形成强有力的同年党,相反,当自己的同年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他这个当权的同年,却站到别人一边。这些做法,都为看重同年情谊的进士们所怨诟,于是人们就认为寇准是那种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所以,他的同年康戬在冯拯上书的同时,也站在冯拯一边,攻击这个不重情谊的同年,以便为不被寇准帮助的同年出气。再者,寇准过于自信,因而不拘小节,平时言谈举止,多有不够检点之处。这些事情在平时,人们都暂时忍受下来,然而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大家就会把它们集中起来,作为检举材料上报太宗,而表示自己与寇准划清界限。最后,寇准仿佛还未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太宗其人,只知太宗对自己的信任,不知道这种信任的来龙去脉。所以,诸种因素加在一起,就让太宗对寇准的态度,从欣赏逐步变为厌恶了。
寇准的倒台,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冯拯一人之力,但这场倒寇运动的真正幕后指挥者与受益者,是皇宫内的李皇后和王继恩。一个案件发生后,最大的受益者,往往是这个案件的幕后操纵者。元侃储位的确立,由寇准一手助成。最愿打倒元侃与寇准的人,就是李皇后和王继恩。可知寇准倒台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李、王二人。
冯拯上书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岭南,他对朝中情况,如寇准与吕端的执政情况,如果没有朝中人士提供资料,怎会了解得一清二楚。若是摸不清太宗对寇准态度已有微妙的变化,就算他对寇准有刻骨的仇恨,也不敢贸然上书攻击当道的宰相。冯拯难道不知道一旦攻击失败,自己将永世不得翻身?(www.xing528.com)
而冯拯敢于这样做,且一举成功了,这就证明其身后必有有力的外援。当时,冯拯在京内的同年有胡旦、赵昌言、李昌龄等人,他们虽然也有一定的职位,也对寇准心怀不满,但都无力公然与之作对。就算他们愿意帮助冯拯,也缺乏足够的弹药。由此可知,为他们提供军火的必是更大的人物,这除了李皇后与王继恩之外,不会是其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