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旦等人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华,就能具有政治发言权,所以他们公然结党,抨击时政,对当道权贵进行毫不客气的指责与批评,这是典型的书生气造成的政治幼稚的表现,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抨击与批评虽然都出于公心,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但令专制皇帝最为反感的结党之迹太过显露,就给对手留下了攻击的口实,而让素有猜忌之心的太宗果断地下了惩治的决心。
赵普等元老之臣,在学问与才华上,也许比不过这批新进的同年党人,但在政治经验上则比他们丰富得多。他们的所作所为,并非出于振兴国家,或改革政治,他们所考虑的中心问题,只是如何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既得利益。没有了政治上的地位,其他一切都是空谈。要保住现有的权势与地位,最要紧的是取得太宗的信任,而要取得太宗的信任,就必须在宫内有人,以便在关键时候有人为自己说话。赵普所以与陈王元僖联盟,目的就在于此。当然,陈王元僖要与赵普结盟也有自己的目的,即取得太子的地位,以便继位称帝。
胡旦当初对此认识不足,导致他们没有强有力的内助,所以在较量中必然处于下风。不过,经一事,长一智,他们通过失败总结了教训,懂得了寻找政治后台的重要性。在下一回合的较量中,他们知道与深受太宗和皇后宠信的宦官王继恩结成联盟。不过,这样一来,他们就在政治漩涡中卷得更深了。由于当时宋王朝最大的政治问题是争夺皇位继承权,所以同年进士党实际上已经卷到政治漩涡的中心,再想脱身已是不可能的了。以后的事,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科举年年举行,所以同年进士也不止胡旦、赵昌言、田锡一伙,这本来就是一股前赴后继的政治力量。但既按同年划分了派别,所以不同年份的进士,便结成不同的同年党,彼此之间也就有了利益之争。只不过有的同年党活动得较为隐秘,不如胡旦这一伙人过于抢眼罢了。(www.xing528.com)
胡旦是太宗上台后的第二榜进士,在其之前有吕蒙正、张齐贤、王沔、张宏、王化基、温仲舒、李至、陈恕等第一榜进士,其后有苏易简、李沆、寇准为代表的第三榜进士。这三榜的人才都是北宋初期的优秀人物,所以史学家常称他们这几榜为龙虎榜,以示杰出人物济济一堂。
不管是哪一榜的进士,都在科举成功之时,自然而然结成同年党,在其后的政治生涯中,互相提携声援,照应扶助。当胡旦这一伙同年在与赵普等老臣较量之时,吕蒙正及其同年则没有那么锋芒毕露,因而受到赵普等人的倚重,政治地位如日中天。除吕蒙正在赵普病退之后升任宰相外,其他几人也都占据了要津,可谓独领风骚的一榜进士同年。吕蒙正这一榜的同年,比胡旦等人谨慎聪明,他们虽有结党之实,但不露结党之迹,所以能取得赵普等人的信任,故与胡旦等人相比,仕途顺利而少风险波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